第45部分(第2/4 页)
难;潘部在萧关遭到攻击,坚持不了多久;何进又是个见风使舵的人。综合起来,这么拖下去越久对我们越不利。眼下之计,是尽快寻找机会与楚军主力决战。”
李成很是为难:“敌军谨慎,并不妄动。如何开战?”
叶伟思索片刻,扬鞭虚指:“全军出动,向萧关进发,做出越过柳城,直扑寿春的姿态,逼迫对方动手。此计乃引蛇出洞。”
李成惊喜:“这样做就可以赢了吗?”
叶伟凝视着他,一字一句地说:“世上无事可以预料,不过团结就是力量。我不知道总司令刚才为什么神情大变,但接下来必须完全相信我,配合我,我才能保证事情按照计划的进行,可以吗?”
四月十四日夜十一点,驻扎在明王镇的四十七万晋军全体出动,先向东南,后转东北,绕过柳城,向萧关方向进发。李成于最后压阵,在暗淡的夜色中,看着无数士兵悄无声息从身旁走过,忽然有种莫名的压抑,现在调头撤回去的话,结局会不会好点?好想回到小时候,有着父母的疼爱,不需要自己决定,不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光,那样的日子真是轻松啊!可惜一切都回不去了。人生有很多事,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了。自己正听从别人的建议,率领几十万人,走向胜利,或者灭亡。
李成沉重地叹息一声,拨转马头,向前行进。
第六十七章 春秋山之战
更新时间2012…8…20 13:45:29 字数:4626
晚风掠过,满目肃杀。晋军的尸体遍布大地,远处几匹零散的战马仍伫立在原地,等待永远也回不来的主人。就在今天,失败者被迫撤走,并且在未来的一百年都无法再踏上这片土地。当得知阵亡的将领姓名时,李成眼泪瞬间就下来了,他不喜欢站在尸体上的胜利或者失败,因为那会让自己在喝水的时候都能喝出血腥味。如果自己和死者一起埋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承受这份沉重?
其实在半夜出发的时候,大本营已经将此次作战的真实意图告知了师长以上的军官,并在经过柳城时“不小心”放跑了几个俘虏。随后,大军登上春秋山,益州兵在左,雍州兵在右,一万荆州兵和三万并州兵作为预备队,在茫茫夜色中布下口袋,静静等待猎物上钩。
春秋山位于城东十里,高而不险,山北十里有一座略矮的万佛山,除此之外,全是平原,是个居高临下,伏击敌人的绝佳地方。果然,柳城有了反应,侦察兵称大批楚军从城门出发,人数不详,正向我追来。很快,楚国军队到达山下。当他们发现面前是据守的敌人后,经过短暂的停顿后便发起了攻击。
战斗打响不久,龚超部从右包抄,张兆伟部从左涌出,三路大军迅速合围。楚兵很快陷入混乱,随即崩溃,除了极少士兵逃走,其余纷纷投降。胜利来的太快,李成总觉得哪里不对,提了俘虏审问,得知这批楚军只有一万人,是潘执政派来试探的。
这时,一名楚军骑兵送来潘彰的亲笔信。李成拆开,里面写着:参谋长运筹帷幄,一战而胜,潘某在柳城谨祝总司令百战百胜,天下无敌。
信中讥讽之情滥于言表,赢得一场小规模的胜利,却失去了整个战役的主动权,李成懊悔不已。叶伟略为思考,说:“既已失算,不可纠结于此地。我有三计,可以应付。上计,假戏真做,大军转向,向萧关进发,与潘刚会合,歼灭潘继善部,随后直扑寿春,逼迫楚人回师,我军以逸待劳,再决胜负。中计,联络何进,同攻潘彰。下计,全军撤回本国,再寻未来。请司令速选一计进行,若沉吟不决,恐怕大祸将至,此间四十七万人马无一人幸免。”
说到危急关头做决定,是自己最大的困难。李成左思右想,就是拿不出个主意,叶伟急了,掏出枪来一把拍到桌子上,大吼:“司令再不做决定,我就用这把枪先打死你,再自杀!”
李成匆忙做出抉择:“参谋长上计太急,生死相搏,胜负难料;下计抛弃一切,无功而返,实在可惜。中计不急不缓,两相权衡,可以行之。我这就派人去联系何进。”信使得书,疾驰而去。
等待回复的过程,李成来回踱步,根本无法像叶伟那样一声不吭坐在角落。终于,精疲力尽的信使冲进指挥部,带来何进的回复,原来何进口头答应了晋军的要求,同时接下了楚执政要求他出兵的命令。何进让信使捎话,请晋军撤出春秋山,一来避免两军火拼,二来诱使近卫军出城。
于是,开战前最大的抉择摆在面前:不撤退,就会与何进直接发生冲突;撤退,就会丧失战场上仅有的优势,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