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市的温氏财团不能相比,在这邻里乡间,倒也算货物齐全。“叶参谋”提出要看仓库,因有上级指示,店员倒也配合,任其翻看,李成见仓库旁边又有一间锁起来的小屋,就让店员打开瞧瞧。熟料原本态度和善的小店员一下子激动起来,好说歹说,就是不肯打开。最后李成掏出二十元钱,外加一个打火机,终于打动了店员。
开锁推门,里面全是一袋袋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但闻起来一股浓浓的刺鼻药味,这时候又有农民购买东西,店员嘱咐这是邓军长送来的,说是送给某个大人物的礼品,不能乱动,就匆忙去前店。李成迅速拆开一个口袋,捧出一把,卫兵一眼认了出来:“这不就是鸦片吗?”
这件事穿出去之后,邓大富叮嘱下去,所有人不得对“叶参谋”口无遮拦,否则重罚,并且送来前线报告,晋军雍、益两州十万军队赶到凉州,潼关守备派人送信,催促“叶参谋”回城,并要求共进党确保他的安全。
李成得到消息,立刻动身,临行前,李成把汪卫独自拉到一边:“汪主席的心意,我大概已明白,监国的意思,就算统一,也只需象征性的政令归一,服从中央即可。共进区域并不会太过干涉。只要主席有心,那个时候,我可以代表李司令担保,凡是共进区域,都划归您管理。”
汪卫笑得合不拢嘴:“只要司令那边有心,就好说话。这个问题嘛,暂时还不好说服其他人,不过只要情况有变,我相信一定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来。”
叶伟派遣一名代表跟随李成一同回到潼关。姜浩,潘刚举行盛大宴会接风洗尘,各军军官纷纷请命出战。李成安抚众人,说要先礼后兵,提笔给大监国写了一封信:“古人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成向来仰慕,今凉州叶氏,愿举全党投降,所约有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凡国家入出盈耗,公示天下,议会表决,然后执行。若此,共进党愿意卸甲弃枪,尊大监国为统帅,受帝国政府节制。成窃以为,大监国日理万机,听幕僚之言,闻官衙之语,或有疏漏,未臻完美,所谓公听则明,偏听则暗。且官不由民出,倘有昏官恶吏,上遮下拦,民情不能上达,久必构怨生变,所谓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若万事决于公议,纵贤者无以其智愚众,虽愚者辩于智者而达知,同进同学,共趋天道,不亦民富国强之道乎?今共进匪徒畏惧大军,息兵停战,成在西北,亦专候长乐宫战和之言也。凉州军民思慕大监国之情,滥于言表,此至。西征军总司令,凉州总督,西北最高长官李成于天佑十三年八月十一日。”
李成一边招待共进代表,一边等待监国的回复,双方谈的颇为融洽,就在大家以为和谈已成定局的时候,曲沃回信了。李成当众拆开来看:
得知司令一切安好,我心甚慰。关于与匪兵和谈,只有一个条件,即共进党无条件投降,一切服从帝国政府的安排,其他勿谈。关于开设议会选举政府,更是荒谬,眼下三教九流横行于世,如今民智未开,百姓易受蛊惑,那时统一,独立,共进,帝国,人民意见不一,国家陷入内耗,隋楚环立,虎视眈眈,届时不乱于内斗,亦亡于外敌,此自取灭亡之道,司令何其不察也!我肩负国家重任,不仅因为是前监国之子,亦受官员推举,军民拥戴,合理合法,毋庸置疑。帝国政府,上下一心,官民一体,纵有瑕疵,亦能自纠。叶氏之言,不过缓兵之计耳,司令勿受蒙蔽,只管统大军征剿,有甚需求,尽量提出,随时运粮增兵,以备前线之用。我在宫中,盼君捷报!大晋帝国大监国刘协,天佑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共进代表不知道和谈无望,笑呵呵的问:“信里写的什么?”
李成看着他,一字一句的说:“你不需要知道信里写的什么,你现在唯一需要知道的就是,回去告诉叶公子和汪主席,开战了。”
共进代表仓皇告辞,城中将领却争执起来。潘刚建议兵强马壮的中央军先行,两州军队随后,雍州军擅长防守,长官龚超,稳重沉默,并不开口,倒是益州长年太平,生活富庶,军人骄狂自大,长官张兆伟希望可以率军打先锋,争夺头功。李成听取双方理由后,反而下令凉州军先行,中央军居后,两州兵驻守原地。潘刚作为此次总指挥带兵出发,临行前李成嘱咐:“如遇共进军,凉州军交战,若胜,勿追;若败,中央军掩护退回。”
半日之后,军队大败而归。潘刚报称:“离城四十里,猝遇匪徒,凉州军行伍不整,号令不行,军官盲目冲击,待攻不下,被匪徒反击,又一味溃散,所幸中央军压住阵脚,匪徒知难而退。属下因此收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