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隆万帝 > 1072西南

1072西南(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从抽到一座警察局开始无法无天流放溯州称王,我直接拥兵百万!重回十八世纪,努力干死乾隆九国公主倒贴,你管这叫废柴?民国江湖,一刀砍翻这乱世大汉捡尸帝王港综:穿越靓坤的我制霸全世界四合院:重生54,系统在手四合院:我截秦淮如,东旭光棍了四合院:获得系统空间和逆天悟性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让你做替身,你竟成就千古一帝!快穿之备胎摆烂跑得快海贼王:草帽团的理发师痴傻二皇子,父皇求我快登基策马战秦川民间传奇故事集录替嫁后被阎王将军宠上天大宋皇帝系统水浒:窃国摘花,我乃大宋真皇帝

第983章1072西南

张居正并没有一口答应魏广德的提议,先拿下吕宋的部分地区,而是要通过部议来决定建议的可行性。

魏广德也不气恼,此事确实很大,可以说开大门百年历史先河。

作为首辅,谨慎些似乎没毛病。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魏广德就继续自己的工作,批阅送来的奏疏,暂时将此事放下。

至于拟章程,他打算晚上回去,好好想想再说。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大堂,此时云南巡抚王凝正一脸严肃的呆在这里,他不时在屋里来回踱步,充分表现出此刻他内心的紧张。

王凝,字道甫,湖广宜城县人,和张居正是老乡。

同时,他也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和魏广德是同年,这也是魏广德在张居正提出调离云南官员时没有反对的原因。

好吧,只能说他运气是真的好,和当朝首辅、次辅都能拉上关系。

至于王凝其人,魏广德也从锦衣卫处知道他在云南的一些情况,貌似王凝在云南风评不好。

其实想想也对,要真和张居正、魏广德关系亲密,又怎么会被派到云南做官,虽然官至巡抚,品级不低。

这样的位置,往往也是照顾一些关系户,或者打发人的差事儿,所以品级给的高,但实际利益却未必好。

其中,关系和王凝最为糟糕的,莫属姚安知府李贽。

说起李贽,也不得不说算得上大明一个奇人,他于明世宗嘉靖六年十月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

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

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李贽早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之后会试无果,以举人身份入仕途,历任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而现在为姚安知府。

李贽在文学方面提出的“童心说”,强调真心,创作要“绝假还真”,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这一倾向亦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

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

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

李贽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抨击,对儒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

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在《焚书·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是一种大胆的举动。

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一定要去学孔子,这就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了。

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一种丑态了。

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

《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

这让他成为明晚期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离经叛道,所以科举之路才会断绝在会试。

李贽在姚安虽政绩斐然,但因为其思想不合常理,所以遭到来自上司的打击和排挤,为当时的社会权贵所不容。

目录
鬼灭:我的天赋不输缘一开局一把菜刀我在亮剑当伙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