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赵子龙大战刀祖宗,九兄弟大破三路军(第1/6 页)
上回书说到刘良镇守秣陵,消灭孙俨征讨大军,收编二十万人马,江南局面又变得好多了,曹操也是根本不以为意,而且相反的,淮南都督张熹还上书说请求和许昌副都督司马懿联兵进攻九焰山,司马懿也上书说应该趁机攻占九焰山,而且司马懿都觉得义军肯定返回九焰山而且屯军良久了,就算是现在去了都是已经晚了,建威大将军李典上书就说,我们李氏一门,还能出兵五万人马,愿意一道去征讨九焰山,不只是这些,贞义大将军于禁也上书说自己麾下青州山兵五万人也可以一道征进。
曹操看了一些附近传递过来的奏表,非常满意,这些将领把自己家底儿都拿出来是很好的,到时候他们就不能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了。于是都下令同意,并让他们在汝南取齐,同时参与征进的,还有四个汉朝王爷,分别是陈王刘宠和薛王刘子川,关西郡王刘恭和燕郡王刘猛,这四个人都是汉朝的武功王爷,麾下各有大队马步军兵,其中陈王刘宠原本爵位是安息侯,因为征西有功劳所以封了侯爵,此人力气不小,勇武善战,后来因为征讨黄巾义士立下大功,宰杀无数,人称“刘屠夫”,所以进爵为陈王,他是宗室中顶级战将,也是很有实力的王爷。薛王刘子川并不会武功,但他会射箭,虽然没有器械的能耐,可是真不能小看他,此人文采横溢,组织了一大帮文人写书作画什么的,而且善于经商,所以钱财很多,一开始因为给朝廷上供所以官拜大鸿胪,但是大鸿胪也只不过是十二卿家之一,所以他自己并不满足,因此就想往上走,结果听说需要投更多钱,后来他干脆使了一计策,跟太尉曹嵩交好,因此他和曹操关系都很不错,给曹嵩送了一笔钱财让他帮忙给说说,结果真就给他弄到礼部尚书上面去了,礼部尚书比较闲散,但是他手底下文人墨客也很多,这位王爷年轻而且经常举办社会名流聚集的沙龙会,所以干这些礼仪方面的事情也比较擅长,但是他觉得这终究不是个办法,给朝廷撒钱儿算啥呢,因此就自己出钱豢养勇士,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包揽了三五个皇庄子的买卖,结果为此大笔捞钱,最后干脆给自己私募了一大股军队,朝廷刚要查他的时候黄巾义士起势了,这件事情只好不了了之,他还带兵征讨黄巾义士呢,因此立下军功,因为他读书识字,所以看了很多兵书,打仗也比较灵泛,后来封爵薛王,还是养着一大群宾客和一大群武将,他手底下的武将特别多,人家养十几二十个,他大大咧咧能用没用的养一百多号,这就跟足球队一样,一般足球队养门将,三五个嘛,一个主力门将很厉害,大概有一个二门很稳定的,然后还剩下几个年轻的竞争嘛,然后就是培养着,大概就是这个路子,他不一样,可能好门将他也淘换不着,但是二门这个级别的呼呼啦啦养十几个,今儿联赛他上去,明儿杯赛你再去,后天打欧冠再第三个人了,大后天友谊赛又整出去一个。
所以可能没用的战将一大撮儿,但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没准有用,不管怎么说,刘子川钱很多,朝廷给他的俸禄又是标准王爷级别的,他的生意买卖也很大。第三位是关西郡王刘恭,此人善用铁刀,喜欢练武,其实武艺也不是特别高超,就是养了一大帮子人给自己叫好而已,不过也许确实他是醉心于武术行当的,连续找了很多武教师给自己教导,管不管用咱们就不知道了,当年手底下养着马腾,韩遂,董卓这好几个边军大将,西征的时候攻下了石方堡,所以进爵为郡王,但是后来就不打仗了,黄巾义士兴起的时候他因为在镇守石方堡所以就没有参与征讨,失去了进爵亲王的资格。
最后一个是燕郡王刘猛,善用双枪的王爷,因为征讨北番所以立下战功了,封了郡王,但是和公孙瓒不和,因此虽然叫燕郡王却不敢在燕郡,实际封地其实在雁门关附近,手底下有不少胡人骑兵和骑射手,自诩很厉害,其实当年征讨北番主要立功的那也不是他,是人家公孙瓒和刘虞,不过作为王爷手底下人马确实是不少,当年征讨外番成功后他就收编了两万多骑兵,所以实力很强。
这几个藩王都算得上是地方军阀和不稳定因素,所以曹操就要想方设法除掉他们,您说这几位愿不愿意去呢?应该说愿意去,道理是因为如果不帮着曹操对付赵子龙,到时候赵子龙成功了我们更没治,所以唇亡齿寒要去得。应该说不想去,毕竟去了自己折损兵力,这又不用别人点拨,实际上也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也有一些各自想法,比如说关西郡王刘恭,他处所的地方最恶劣,所以想换个封地就必须得立下战功,而薛王刘子川,想继续做生意,就得除掉赵子龙建立大市场,否则天下大乱曹操就不让他做生意,他没有生意做,迟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