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么大年岁了,我素来以侍奉父亲之礼侍奉他,这个人架子大惯了,不给台阶恐怕转不过这弯来。他心中想定于是站起身来,躬身道:“张大哥,失陪下,我去洗手间。”
陈馀借尿而遁,实想给张耳台阶下。他遁了好半天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回去。
谁知道才入帐就见原本放在桌上的将军大印不见了!印怎么会不见了?再一看,哦,原来不是不见了,是挂在张耳身上呢。
原来陈馀才遁,张耳的随从就建议说:“臣听说天与弗取,必遭天谴。今日陈将军既自愿让贤将军印,大人您若不接受就是逆天行事,逆天必定不祥,望阁下不要辜负苍天的厚意。”
张耳正在犹豫,听了这话,遂打定主意。什么友谊不友谊,当日我要死也不见陈馀看在友谊的分上来救,如今也只是礼尚往来,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心中想定即将个大印佩在身上。
看到自己将印易主,这向轮到陈馀发蒙了。想不到啊,对方顺杆子上的本领如此了得。这下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陈馀忍住气,又和张耳东拉西扯些别的。心里抱着万一侥幸,或许对方等会儿就会物归原主呢。
就做白日梦吧。
陈馀说:“今天天气真好啊!”
张耳回:“是啊,好。”
陈馀又说:“你看天上的云真白啊。”
张耳回:“是啊,白。”
陈馀又说:“你胸前这颗印好眼熟啊。”
张耳回:“是啊,熟。”
废话说了半箩筐,张耳就是雷打不动。陈馀羞愤交加,再也坐不下去掰不下去,郁郁而归。
张耳就地在陈馀军营中接管了军事大权,真是腊月账还得快。陈馀看此处已不能容身,带着愿意跟随的百余亲信,郁闷离去。离去后,陈馀如同丧家之犬,无家可归。只得和随从们隐居山林靠捕鱼打猎度日。
到此二位贤人的伟大友谊完全破裂。张耳陈馀贫贱时相待以诚信,得到显贵时又以势相倾。事实再次证明,贤人也是人,不过如此。
这二位已成功跨越了从生死相交到形同陌路的阶段。日后的日后,他们还将跨越到互相仇视,非拼个你死我活阶段,最终走到一个死、一个活的境地。而二人友谊的破裂又为日后的楚汉争霸,增添了许多不定因素。这些因素曾一度影响整个楚汉之争的局势。
章邯的窘境
血的教训告诉张耳,乱世中有兵在手才是硬道理。他迅速接收了陈馀的军队,又整合城内赵军,人数有六七万。他将赵王歇安置在信都,带着这支军队投靠项羽。
项氏集团一家独大实力雄厚,买这只股稳赚不赔,牛!
胜利后的项羽敏锐觉察到必须趁这个好机会一举铲除秦军主力,于是带领各路诸侯领军追击章邯。
此时的章邯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肠子都悔青了,就恨当初不听人言轻视项羽。
一边玩命地逃,一边死命地追,双方的毅力都非常可怕。一路追逃不下千里地,最后章邯实在跑不动了,就驻兵漳南。项羽屯兵棘原。两军处于相拒状态。
章邯还是不敢应战,带上全部家当又跑,项羽率众又追。跑了一段停下,项羽要打,那边章邯又开始跑。就这样,秦兵一退再退,就是避而不战。这二位的毅力何其可怕。就这样好几个月,从初春拖到夏天,项羽没有不耐烦,有一个人却忍不住了。
秦军既大败,大将章邯又屡逃不战,消息传到咸阳胡亥大怒,派使者去军中责备章邯。章邯恐惧,命长史司马欣回到咸阳,向皇帝解释。司马欣星夜赶回京师,那边章邯日盼夜盼,许多天后终于等到司马欣的回音。
司马欣带着众人的希望去求援,却狼狈而归,回来后他对章邯说了一句话:“将军,胡亥老板没戏了,咱们换个老板吧!”
事实上,司马欣连胡亥的面都没见到。
第十二章 江河日下
胡亥自即位来,想的无一不是如何享乐。
上行下效,大臣们忙于权力倾轧,秦帝国处于神奇的三不管年代。一直到周文大军打到骊山脚下,朝廷才惊觉事态严重。秦帝国打响反击战后,胡亥的脑子里终于有了“国家正有人造反,这个帝位相当不牢靠”这个概念。
忧患意识有了,自然要翻旧账。
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李斯。
危机
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任三川郡守,这个地方是通往关中地区的要道。位置十分重要,秦末农民起义之初,陈胜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