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待客的桌椅,还有一口天青色素釉的瓷缸,缸里插着一些长长短短的书轴卷。乃是每有友人来访,本园主人便邀客人在此欣赏书。厅前悬挂一匾,写着“听松读堂”。老陆问我,为什么写“读”不写“看”,能读吗?我说,这大概与中国讲究文学性有关。古人常说的“诗相生”或“诗是无形,是有形诗”。这些诗意与文学性藏在中,不能只用眼看,还要靠读才能理解到其中的意味。老陆说,其实园林也要读。苏州园林真正的奥妙是这里边有诗文,有文学。我听到的能对苏州园林做出如此彻悟的只有二位:一是园林大师陈从周他说苏州园林有书卷气;另一位便是老陆,他一字道出欣赏苏州园林乃至中国园林的要诀:读。
读,就是从文学从诗角度去体会园林内在的意蕴。
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最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玉液,入口却是又清爽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一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 。。
怀念老陆(2)
我笑道:“老陆,你的一切全和小说有关。”
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不但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还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副主席。据说苏州当地政府不知他这职务是什么“级别”,应该按什么“规格”对待。电话打到北京,回答很模糊,只说“相当于副省级”。这却惊动了地方,苏州还没有这么大的官儿,很快就分一座两层小楼给他,还配给他一辆小车。老陆第一次在新居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车子靠边,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轶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不知这摆手,是否定这个瞎诌的玩笑,还是羞于再提那次的傻实在?
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那是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美术馆开展。租了一辆卡车,运满满一车框由天津出发,车子走了一天,凌晨四时途苏州时,司机打盹,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框玻璃粉粉碎。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事,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据说在他的关照下,用拖车把我的车出沟,并到苏州一家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这便使我三天后在上海的展得以顺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事后我打电话给老陆,几次都没找到他。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他的义气,他的友情,他的真切,都在这摆摆手之间了。这一摆手,把人间的客套全都挥去,只留下一片真心真意。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气质。这气质正像本文开头所说的一如南水乡的宁静、平和、清μ与透彻,还有韵味。
作家比其他艺术家更具有生养自己的地域的气质。作家往往是那一块土地的精灵。比如老舍和北京,鲁迅和绍兴,巴尔扎克和巴黎。他们的心时时感受着那块土地的欢乐与痛苦。他们的生命与土地的生命渐渐地融为一体从精神到形象。这便使我们一想起老陆,总会在眼前晃过苏州独有的景象。于是,老陆去世那些天,提笔作,不觉间一连了三四幅水墨的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我听了一怔,再一想,我明白了,我怀念老陆了。
在雅典的戴先生
纪念戴爱莲
这两天太忙,各种没头绪的事扰在一起。可即便忙得不可开交时,也会觉得一个不舒服的东西堵在心头,稍有空闲便明白:是戴先生永别我们而去了。于是种种片段的往事就纷纷跑到眼前。
戴先生是大家对戴爱莲的尊称。戴先生对中国当代舞蹈的贡献世人皆知,因此二十年前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