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防盗门,刚刚听懂我的来意,就骂一声,恶狠狠地关上了木门。我便站在门外,也隔着木门恶狠狠地在心中骂他。这样,两相抵消,我又兴高采烈地敲响下一个住户的房门。
我在那天凌晨三点的疯狂之举,轰动了报社,站长笑着对我说:“干工作就需要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老总开会表扬了我们发行站,你他娘的真给老子长脸。”然后,军人出身的他把发行竞争当成了一场战役:敌人占领了山头,我们在山脚下,怎么办?就采用偷袭,夜晚发起攻击,趁着混乱将敌人赶下山去。“他妈的,有这股狠劲,啥事都能干成。”
我依靠着一家一家敲门,也终于超额完成了200份的征订任务。此后的两个月,报社的发行局面打开了,当然不是我夜晚刷墙的功劳,是报社做广告的结果。然后,我们发行员的日子就好过了。每天早晨,我只要把报纸发送到一个个报刊亭,再投送到订户门口的报箱里,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这种日子悠闲而随意,但是工资不到一千元月薪。
那年元旦,报社举行迎春酒会,我因为业绩排列在报社发行部的前十名,而在被邀请的行列。
在那次酒会上,我认识了很多以前听到,而从来没有见过的全国知名记者,认识了享誉国内的报界精英。我想,如果我在发行部门一直干下去,也会干出一番成绩的。然而,我一直想做记者,做记者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我盼望着,有一天,我能够和这些享誉全国的记者坐在一起,共同举杯。
那次酒会上,大家提议我的顶头上司发行站站长发言,他正在吃饭。他将满口的牛肉囫囵咽下去,然后站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说点啥呢?说点啥呢?”他紧张得脸红脖子粗。大家都忍住笑,看着他。僵持了几分钟后,他说:“算了,我啥也不说了。”然后坐下去继续吃他的腊牛肉。大家哄堂大笑。
那次酒会上,我还聆听到了总编的慷慨陈词,他的讲话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看到了自己面前的台阶,我发誓一定会好好努力,在这家报业集团里,从见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主任、总编助理一直干上去,直到有一天,能够坐在他的身边。他是一个谦谦君子,也是一个极有个人魅力的人。
他是我今生的奋斗目标。
那天,我回到城中村,在日记本上写道:“我要用三年时间,做这家报业集团的首席记者。”后来,我果然做到了。
【第六章:暗访假烟窝点】
盛满梦想的城中村
在城中村里,我一直居住了一年,结实了很多朋友。一年后,当我成为那家都市报的记者时,城中村的朋友成为了我的线人,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线索,这些线索都是弥足珍贵的。
我在都市报的那个部门没有分口,没有线索来源,是城中村的朋友让我在竞争异常激烈异常险恶的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脱颖而出。
直到现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我还会常常来到城中村,看看自己当初起步的地方,看看自己住过的那间阴暗潮湿,只能摆放下一张单人床的房屋。在这间房屋的居住的人经常会更换,但都是和当初的我一样贫困的人,满脸菜色,神情萎靡,落落寡欢。但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梦想。
城中村是一座迷宫。
城中村的道路四通八达,密如蛛网。城中村的道路又非常狭窄,曲里拐弯。几乎每一个刚刚从乡下来到城市的淘金者,都会选择在城中村居住。因为城中村的房租很便宜。
城中村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里生活着社会底层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操持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或者没有职业。城中村的道路异常逼仄,一辆自行车摁着铃声拖着煤气罐摇摇晃晃地驶过来,对面的行人就要躲避在两边的台阶上。两个小孩在巷子里追逐奔跑,整条巷子的行人都要停下脚步避让。城中村的道路两边都是店铺,这些店铺也打着城中村的烙印:缝纫铺、剃头铺、杂货铺、盗版碟片店、旧书铺、麻将摊、色情发廊……这些店铺都黑暗、狭小、生意清淡,门可罗雀。那些阳光能够照耀到的大街上,是不会有这样成本低廉收入微薄的店铺的。
每个来到城中村的人,都是同样的贫穷和潦倒,而从城中村走出的人,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有写字楼里的精英白领,当然也有杀人越货的逃犯,有依旧一贫如洗而实在混不下去只好回家的农民。
城中村有无数的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闭门造车的编剧们,挖空心思,也构思不出他们精妙的故事来。居住在城中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