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页)
方守军太少守之不住,便一把火烧了粮仓,一粒粮食都没给燕军留下。
此次燕军攻晋,所图非小,所以服人严令不得侵扰赵地百姓,也就是说赵地的城池里没有粮食,燕军也不能从老百姓那里强抢,也就是说只能从燕地运过来,而这条从千里迢迢从燕地运粮的粮道,就成了赵无恤下手的主要目标。
赵氏封地传承百余年,赵地百姓只认赵氏家主连晋国国君都不认的,赵志父在时,曾经重新丈量土地,加大亩数,也就是说百姓手里的土地原本一亩需要征收多少多少赋税,加大亩数后,就变成更大的土地需要征收相同的赋税,说白了就是变相减税。
减税啊,自古以来老百姓没有不欢迎的,赵氏封地的百姓至今对先家主仍然十分感激怀恩。
赵无恤继任家主以来,便很注意家臣的选拔,任贤用能,不用那些会盘剥百姓的奸佞之人,赵无恤也许不能说是一个十分有开拓成就的家主,却是一个颇能守城的家主,百姓也是十分归心的。
此时赵无恤就利用自己得人心的优势,加之又对地形熟悉,运用起了对历代强势占领军都万分头痛的战法——游击战,真真把燕军折腾得焦头烂额。
要知道列国之中,只有赵氏、秦国、燕国因为领地与草原相接,所以是最不缺战马的,原本的燕国,地处孤寒,毫无进取之心,可以从戎狄处买战马和不能没什么区别,倒是一直积极扩张的赵氏,骑兵部队发展的最为迅速,居列国之冠,尤其是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更是将骑兵战法发展到顶峰,有赵一国,名将辈出。
这是后话,此处不提,不过即使尚未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此时的赵氏,骑兵也是来去如风,十分难缠,常常燕军接到赵氏骑兵骚扰粮道的消息,派人去救援时,赵氏骑兵已经把粮草打劫完毕装进口袋扔上马背,一溜烟的跑路了,来救援的燕军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服人率大军来攻赵地,自然也接到了赵无恤精简军队,率两万人北上的消息,本来严阵以待准备与赵军一决雌雄,哪知道赵无恤完了这么一手,每日接到粮草被袭损兵折将的军报,虽然损失都不算太大,但也十分令人头痛了。
服人感叹道:“赵志父的眼光毒辣啊,他这几个儿子里,还真就是这个赵无恤最是坚韧,前有智氏领韩氏、魏氏围攻,竟是苦撑不倒,兵疲将怠之事,对上我燕国兵精粮足的大军来袭,竟是还能犹如此作为,人才啊,难得啊。”
此时燕军帐中,服人颇为守礼,请晋君姬凿坐在主座,不过姬凿也不是不识抬举的人,在骄横凌人的智瑶欺辱下装孙子装了十余年,姬凿还是很知所进退的,知道燕国不过是要接自己的名分使得列国诸侯不来援救韩赵魏,不过对于晋国国内的几位公卿,姬凿额也是恨透了的,此时听到服人赞叹赵无恤,便有些忧心道:“这……如此下去,可是会对我军不利啊?”
听到姬凿这话,服人冷笑一声,道:“若是智瑶还在,与赵无恤一攻一守,我倒还畏惧几分,此时的晋国,只余赵无恤一人,独木难支!”
姬凿本是恨极了这些权臣公卿叛逆,但不知道为什么,听到燕君服人说什么“此时的晋国,独木难支”的话,心中又酸涩的不得了,但酸涩过后,又是冲天的恨意——若非这些朝堂公卿只知道为了家族牟利,只知道内斗,我晋国百年霸主,何至于沦落到这等任人鱼肉的境地。
服人将手中的军报一放,传军令道:“全军听令,大军开拔,继续推进进攻韩地!”冷笑一声,服人敲着案几,道:“赵无恤不是命韩魏去攻智氏吗?我倒要看看我燕国大军先锋都开拔到了韩地,韩虎是不是有这个胆量不顾自己的封邑根本还跟着魏氏去打智氏,赵氏封地我别有所图,不能因粮于敌,到了韩地,我可就不用这么顾忌了,我倒要看看等到韩赵魏变成被我与智氏南北夹击各个击破之时,这赵无恤还能不能安心与我在这北地打这等游而不击的儿戏战!”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天身体不太舒服,头痛欲裂,更新有点晚,抱歉哈。
☆、第213章
韩虎一接到燕军先锋进攻到韩地并且大肆劫掠粮草的消息;差点急疯了。
与赵氏、魏氏都不同,韩氏其实有点特别。
晋国赵氏最初一带受封上卿的赵衰是个跟随晋国文公出逃流浪列国的旧臣;并且是其中才智出众十分受重用的旧臣,文公回国后赵氏一直受到重用,权势极大,即使一堆有过灭族之祸,有赵氏孤儿之事,其后也再度复兴;所以赵氏一直尊贵的身份;使得赵氏一族或者说赵人有着晋国这种老牌霸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