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3/4 页)
过了片刻,六福转了回来,皇帝又吩咐,“传旨,派御前侍卫一名,护送大学士翁心存回赐邸。”
六福少不得又再跑一趟,到了二宫门外的军机处直庐,翁心存正在啜饮御赐的参汤,脸色比之在慎德堂中要好看一些,等六福传过旨,望着慎德堂碰头谢恩。接下来,找西凌阿,让他派人护送翁心存出园子而去。
这一边,军机章京王文韶拟好了上谕,递到御前,等发下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给皇帝大为删改了一番,只好另行誊录,再行递上。
除了上谕之外,另外还有两份东西,一份是曾国藩所上的,奏劾翁心存的奏稿,另外一份则是一页素笺,白纸红字,一看就知道是皇帝的御笔。
曾国藩的奏折是昨天临近圆明园下钥的时候,同翁心存的奏折一起递进去的,内容大约是说:‘大学士翁心存历事两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备,责备恒多……’在把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之事赘述一遍之后,曾国藩写道,‘窃闻舆论动云:翁氏一族,占常熟半数士绅。翁氏登士版者,有翁同书、翁同爵、翁同龢等十九人,汤氏与翁氏世婚,仕宦者有汤修、汤金钊、汤蒙槐者十二人。’
‘二族本为江苏巨族,其得官或自科目荐举,或起袭荫议叙,日增月益,今未能遽议裁汰,唯稍抑其迁除之路,使之戒满引嫌,即所以保全而造就之也。请自尽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这份折子看得皇帝无比好笑:人言曾国藩忠厚有余,灵动不足,看这篇折子上所言及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践祚十年,臣下的举动、文字、言辞,认真想想,莫不通晓。便以这份奏折而言,也一定是这师弟两个苦思良久之后的手笔。还三年之内?这岂不是摆明了,为日后翁同龢的调转打下一步基础吗?
不过身为一国的天子,有时候就是明知道臣下在和自己耍心眼儿,也要装作不知道!登基十年,皇帝却觉得心境已经苍老了很多了。
第113节 借势生威(5)
心中苦笑着,皇帝提笔写到,“朕思翁心存、汤金钊等,若果擅作威福,曾国藩必不敢为此奏,今既有此奏,则该二臣并无声势能钳制竂采可知,此国家之祥也。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
“……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也。大学士翁心存,亲族甚众,因而登士籍者亦多,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心存有益,今见此奏,益当自勉,至于职掌太多,如有可减,侯朕裁定。”
写完看看,皇帝心中暗自无奈,这样的朱批文字,不过是自己、曾国藩、翁心存几个人彼此心照而已。
同时,皇帝还极为罕见的,赐诗一首,这在咸丰朝以来,还是第一次!诗文是这样写的:职曰天职位天位,君臣同是任劳人,休哉元老勤宣久,允矣予心体恤频;潞国十朝事勘例,汾阳廿四考非伦,勖兹百尔应知劝,莫羡东门祖道轮。
在诗文的下面,还有一句话,同样是朱批文字,“御制诗一章,以劝有位。”
上谕文字是交内阁明发的,多有溢美之词,一开头说翁心存,‘两朝老臣,襄赞宣猷,敬慎素着,朕屡加曲体,降旨令其不必向早入朝,而大学士日值内廷,寒暑罔间,今年几古稀,于承旨时,朕见其容貌稍觉清减,深为不忍。’
这段话体恤老臣,情见乎词,但下面的话,似乎就有点轻薄了,‘夫以尊彝重器,先代所传,尚乎珍惜爱护’,等若是将翁心存当做老古董来看待。
在皇上删改过的上谕中,特别标明,这段话不可漏掉,曾国藩心中明知道这十几个字未必是什么好话,也不敢违旨,让王文韶照实而录,接下来便是转笔,‘况,大学士自皇考时倚任纶扉,历有年所,朕御极以来,弼亮寅工,久远一致,实乃勤劳宣力之大臣,福履所绥,允为国家祥瑞。’
“…………”
王文韶写旨以毕,呈进军机处直庐,载垣不提,文祥终究是后进,翁心存不在,孙瑞珍就是首辅,他却皮笑肉不笑的摆摆手,示意他直接交给曾国藩。
曾国藩也不推搪,取过来看看,心中酸楚难言:‘允为国家祥瑞’一句,是说他福禄寿考,为国家的瑞征,再配以勤劳宣力四字,无异明白暗示,翁心存不过是福气好,恩泽厚而已,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相业。
认真想想,皇帝的话倒也并非是虚妄之词,只是,老师多年宦海,最后落得君父有这样的评价,怎么说都是一件让人觉得遗憾而难过的事情。
曾国藩叹了口气,接着再看。他在军机处入值有年,皇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