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2/4 页)
唱错了?”
“嗯”皇帝点点头问:“是谁教的?传他来”
张多福这一折《赏秋》,是陈金崔所教,安福带着他惴惴不安地来到御前,跪了下来,听候传问。
“‘湿’字是入声,你怎么教张多福唱成平声?难听死了”陈金崔嗫嚅着回奏:“回万岁爷的话,‘湿’字是‘连腔”听起来像平声。”
“谁叫你‘连腔’?”
这一下碰过来,越发叫陈金崔汗流浃背,结结巴巴地说:“是奴才的师父这么教的。”
他的教曲的师父,如何可用来抵制皇帝?这是极不得体的奏答,可以惹恼了皇帝,有不测之祸。宫中相传的心法,遇到这种情形,要抢在前面申斥、开脱,来平息皇帝可能会爆发的怒气。所以安福严厉地喝道:“好糊涂东西你师父算得了什么?你师父教的,还能比得了万岁爷的教导”
“是,是”陈金崔不住地在地下碰着响头,“奴才糊涂,求万岁爷教导”
“你那个师父也不高明,怕的连南曲、北曲都搞不清楚。”皇帝徐徐说道:“北曲的入声,唱高了象去声,唱低了象上声,拖长了就成平声。《琵琶记》是南曲,‘湿’字唱错就错在这个连腔上面。这你明白了吧?”
“万岁爷圣明万岁爷的教导,奴才一辈子受用不尽。”陈金崔又大着胆说,“奴才斗胆,再求万岁爷教导,南曲的入声该怎么唱才动听?”
“出口即断,也别有意做作,轻轻一丢,自然干净俐落。昆腔是所谓‘水磨调”宛转之中要有顿挫,就在这些上头讲究。”
皇帝顾曲,实在可算知音,升平署的老伶工,无不心诚悦服。皇帝也大为得意,现身说法,便亲自小声哼唱着教他们。
肃顺心中有事,皇帝和几个人的说话没有听到耳朵中去,正好皇帝叫他,“肃顺?肃顺?狗奴才,在想什么呢?”
肃顺吓了一跳,赶忙跪倒,“奴才糊涂,奴才糊涂奴才心中想事,一时间忘却仪体,请皇上责罚。”
皇帝听得差不多了,本有意起驾回宫,请肃顺这样一说,倒来了兴致,“你在想什么事?”
肃顺眼睛一转,趴在地上碰了个头,“皇上,奴才有一件事,想和皇上说,还请皇上免了奴才结交外臣之罪,奴才才敢说。”
“你胆子不小啊”皇帝半真半假的说道,“怎么,又是向上一年你侄子的事情一样的吗?”
“不是不是,奴才再也不敢做那样的糊涂事了,这一次的事情,”他嗫嚅了几声,“是和……和文公爷有关的。”
‘文公爷’这个名字在皇帝听来有点陌生,认真的想了一会儿才给他想了起来,“是他啊?他又想干什么?”
肃顺口中的文公爷就是历任江宁织造的文端,他是皇帝的亲舅舅,当年钮钴禄氏为道光皇帝晋为皇后,后家照例要有这样一份恩典,其时后父已逝,便由长子文端袭爵,人称文公爷而不名。
文端在江宁织造任上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舅舅,肆无忌惮的大捞特捞。陆建瀛、桂良知道他的为人,却从不敢招惹。几年的时间下来,积蓄颇丰,不过自从咸丰二年进新式图样的绸缎给皇帝驳了之后,文端知道,江宁织造的差事不是那么好捞了,就想换个地方,再做他的发财美梦——朝廷之中这种肥缺很多,也未必就一定要做这江宁织造。
认真的疏爬了一番,给他想到了一个好差事,就是著名的四川盐茶道——也就是前文说过的,仍肥过各省盐政的天下第一肥缺。这里面有个由来——。
第143节得陇望蜀(2)
各省的盐官都称‘盐法道’,唯有四川独一无二地称为‘盐茶道’。盐之成为大利所在,不在产量多,而在销得掉。销盐各有地盘,称为‘引地’,川盐的引地除本省以外,还有五处:西藏、湖南、湖北、贵州、云南。
两湖不出盐,食用两淮、广东、四川的盐,其中以两湖和四川之盐食用最多。自然而然的,四川盐业,大发利市,但盐税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这自然是盐商勾结盐官偷漏舞弊的缘故。
道光中叶,四川总督戴三锡在任上重用陶澍为盐茶道,定下‘官运商销’的章程十五条,在泸州设立盐运总局,彻底整顿,遏制偷漏,剔除中饱,盐价降低,而官课反而激增。‘公费’亦就水涨船高,滚滚而来,成为合法的肥缺。
而茶的运销,亦跟盐一样有引地,而且有‘边引’、‘腹引’之分。边是边境,腹是腹地。四川列为‘边引’,川茶专销西藏,西藏高原,不出蔬菜,所以茶是必不可少之物。到了乾嘉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