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第2/4 页)
”
皇帝没有注意到曾国藩话中的讥讽之意,自顾自的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你不知道没关系,朕知道就行了。除却该有的诸如炮舰临敌策略,海上航行必备的种种课业之外,还要成立海洋气候、海洋天文等不同专业。上一年的时候,那个叫赫德的英国人,在上海设立的测候所,就是很不错的一个尝试。日后也可以命其到学院中去,将xiōng中所学,尽数传授;还可以由他牵头,在英国国内雇请有过海战经验的退役军官,共同教习……你怎么了?”
“皇上,皇上这番力求天下大治的圣心,臣感佩无地。只是,邀请洋人来为我天朝生员授课,臣恐百姓未必肯于依从啊?”曾国藩跪倒在暖阁中软绵绵的地毯上,以头触地的大声说道,“当年同文馆之设,前车可鉴呢”
“你这是什么话?”皇帝很不乐意,想不到自己说了半天,曾国藩居然根本没有听进去?“同文馆创立至今,已近十年。馆中不论教习、还是八旗汉人生员,如容闳、荣禄等,如今都已是朝廷部员,而京中、外省的那些清流,早已经知晓自己的目光短浅,如今可还有什么推拒之声吗?”
“这?”
“这一年来,你身在外省,不知京中详情,上一年八月间,同文馆新近招收生员,报名人数,足有一千三五百人之多其中更不乏清流子弟,翁同龢的侄儿,叫翁曾源的,你知道吗?也是其中之一。”皇帝瞪着曾国藩,大声说道,“凡此种种,都可见如今之势,不分满汉,皆以为同文馆所教授之学,并非传闻所说,误人子弟,教人忘却先人,悖逆祖宗故而才有今天这样抛弃成见,纷至沓来之景,你知道吗?”
曾国藩人虽然不在京中,消息可并未断绝。皇帝的话并不是虚妄,只是有很多内情不明。咸丰九年,同文馆招收生员,确实有很多清流子弟来报名入馆,但大多数是抱着另寻一mén登进之徒的想而来的。八年的时候,京中为桂良贪墨,掀起滔天大案,其中内务府大臣,管园大臣明善也为之牵连在内,不过明善有个好儿子,名叫贵宝,是同文馆第二期的生员,在总署衙mén,也算很得用的章京之一,就是为了贵宝,皇帝将明善往来贪墨的银子悉数抄没,而对他,却并未临以什么重课。经此一事之后,京中大有那脑瓜活泛,眼光灵透的,认识到了皇帝于同文馆并总署衙mén的重视——这才有了报名时,生员盈mén的景致。
只是这样的话如何能够出口?没奈何,曾国藩只好免冠碰头,口称有罪,“……总是臣纡筹乏策,请皇上降罪。”
“算了,你不懂这其中关窍,也难以单单以你身处局外之言而责怪你。起来说话。”让曾国藩起身,重新坐好,皇帝又说,“我大清海岸绵长,足有两万公里,你想想,这样广袤的海洋,若是只行以岸上防守,而不行以海洋战略,建造一支强大的海军的话,你认为,国家要如何防守,防守何地,才能保证西洋之国进攻的时候,我们能够拒敌于国mén之外?”
他的话说得又急又快,难免有词不达意处,但曾国藩还是听明白了,关于海军战略,他并无不同意见,只是不愿意cào之过急,以致后来出现问题,若再行补救的话……。想到这里,他忽然又有了立言之基,“皇上所见,高瞻远瞩,海军之设,固然是守卫我天朝永不为外敌所侵的海上长城,但臣以为,事缓则圆。宜乎缓缓图之。”
“……当年皇上为推行吏治、民生善策,与军机、内阁多方会商,臣尚能忆及皇上圣训,新政推行,总要在庙堂之上,层层研商,力求绝无可为人偷漏处,方始推行而下。只是怕日后cào用起来,再有出现人为差错,甚或为人所利用,使便民之方成了疲民之道,更有伤皇上爱民之圣德于万一。”他说,“故而臣以为,海军之设,亦当于庙堂诸公间,左右参详之后,方好推行而下。”
曾国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话,让皇帝楞了好大一会儿工夫,“呃……”这番话他诚然说过,但海军之事,与民生何干?jiāo予那些内阁大佬,让他们在宾稠广坐之间议论军政,先不必提他们懂不懂,即便懂得,等到拿出成议,迁延日久,把自己本来一颗火热的心都要放凉了
他懒得再和曾国藩多费chún舌,若是真等到了势不可解的状态,还有最后一步棋可以走,“此事容后再议,你先下去吧。”
“是。”曾国藩自知多说无益,不再迟疑,碰头而出。
皇帝叹了口气,抬起头来,正碰上惊羽怯生生的眼神,两个人相视一笑,“皇上,您……生气了?”
“没有。只是有点失望,你看见了吗?连曾国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