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第3/4 页)
商决具体步骤。我们决定
将莫斯科的来电立即转电周恩来,要他根据这个指示,向张学良试探,如果情形顺利,即照
指示的原则进行,否则要为中共留出回旋的余地。
周恩来于十三日抵达西安后,与张杨商讨今后进行步骤,张学良曾问及莫斯科有无电报
指示?对西安的行动,持何态度?周认为张的这些问话,自然是寄望于苏联的援助,极为殷
切。周接到我们的电报后,对莫斯科的态度极表惊讶,但应允向张学良秘密试探。
125/166
… Page 462…
《我的回忆》第三册
周恩来于十四日与张密谈,迳行表示苏联大致不会援助西安,张学良最初的反应甚为愤
慨,他似觉得为共方所卖,已往共方老是吹嘘苏联可以帮助,现在他已势成骑虎,中共竟临
阵抽腿,不兑现了。周恩来只得低声下气,百般解释,说明这是中共中央想不到也不愿有的
事。苏联也有他的苦衷,例如外交的压力是不能不顾忌的。中共决始终与他站在一起,凭本
身的力量,来担当一切。现在事已至此,决不能互相埋怨,只有一本初衷,共策进行。
他们两人于是密商进行方针,周恩来曾向张学良表示,据他个人看来,在西安成立一个
独立政府和对蒋制裁,都不能算是好办法。现在南京正在叫嚣讨伐西安,如果我们制裁了蒋,
这将予人以口实,蒋的徒子徒孙们,将用报仇的名义与我们纠缠,这将是长期的内战,而且
胜负未可逆料。周这些话,终于打中了张的心弦。
于是周进而表示,他个人有一种还不确定的想法,愿意说出来供张参考。周向张坦白说
明,我们所需要的是全国抗日的局面,而不是偏处西安一隅的局面,因而我们所要的是团结
与合作,而不是分裂与内战。现在南京方面,也有人不愿意打内战,更有人不愿逼西安方面
去制裁蒋。我们可以一面备战,一面与蒋谈判,如果蒋明白接纳了我们的主张,那他将来也
难反悔。
张学良听了周恩来这些话,并未发生反感,反而向周说,这件事不能让外间知道,也暂
不向杨虎城提及。他们两人先研讨具体办法,一俟稍有把握,在对外发表。于是他们商定如
何优待蒋的办法,以及如何向蒋进言等。
这些经过情形周曾详电报安,并表示欣慰,认为和平解决有希望。我们接到周的电报,
也为之高兴。乃决定坚决推动张杨走和平解决的道路。我们大家虽已这样决定了,但心中的
疑团仍是存在。张闻天曾向我指出:“这是为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全部利益,不得不牺牲中共
的局部利益。”他说明苏联大概是受了外交上的压力,不得不置身事外,可是将来蒋介石释放
出去了,那我们可要吃大苦头。
十五日在林伯渠办公的窑洞里,我们举行高级干部会议,传达莫斯科的指示。我们这些
政治局委员,都发言支持和平解决,我的发言自然也是支持和平解决,但说到和平解决的前
途时,也同样表示未感乐观;即是蒋在西安时可能答应我方的要求,但一回到南京,也可能
借故翻脸,因此,我们须更加努力,团结内部,充实实力,准备应付未来可能的坏演变。就
因为我说了这些话,后来被我的反对者断章取义,抹杀我号召中共内部团结的本意,诬指我
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特别缺乏信心,甚至说我反对和平解决。这不能不算是“欲加之罪”
了。
当时的局势相当微妙。最初是一片战争气氛,接着调和论调逐渐抬头。南京一时群龙无
首,一般人估计蒋无生还之望,因而主张讨伐西安,当然其中也不无幸灾乐祸的企望者。西
安张杨部的将领,也觉得既用非常手段扣留了蒋,那里还能有妥协的余地;这种骑上虎背的
情势,使他们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
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始终对蒋没有采取完全决裂的态度。临潼华清池的枪声是过去了,
他们伺候在蒋的左右执礼仍恭。他们所发出的通电,也只希望接纳八项主张,并保障蒋的安
全。
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