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部电影的导演是个非常年轻的华裔男子,你看,就是他们最后面播放出来的制片人,就是他,Young-Wang,也许22岁?也许20岁?”
而另一家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电影公司,一位发行部营销员说:“噢,我看过这部电影,不是在电影院里,是在公司的放映室。我们当时只要点点头,这部电影就会属于我们,但是你知道,我们最终拒绝了那个年轻人。说真的,我们现在后悔莫及,我们经理也因此遭到停职,也许下一个就是我了。”
然后记者又去到了演员工会,找到了电影男主角、也就是“凯文”扮演者扎卡里-列维的信息,证明了“凯文”依然活生生地在这个世上。记者还采访到了当日负责《灵动-鬼影实录》演员面试工作的马克-斯朗特,他说:“哦,这当然是一部电影了,我还抽取了‘凯文’、‘美尔’的签约佣金。那个年轻的导演很挑剔,从早到晚,他大概面试了几百个演员,才把最终人选定了下来。”
证据确凿,《洛杉矶时报》的这篇报道一出,网络上的谣言不攻自破。
对此,狮门公司和王扬早就准备好了,装神弄鬼的宣传手法,本来就只是指望它在电影上映初期发挥效果,因为事情闹大了,必然会真相大白。只要把第一批观众诱引进电影院,得到巨大的轰动,“装神弄鬼”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当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就算观众们知道了这只是一部拍摄出来的电影,他们一样会走进电影院。
因为人们更加好奇了,一万美金制作成本的DV电影,居然已经收下了八千多万的票房!?还弄得沸沸扬扬的,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件事,自己怎么可以错过?年轻人都是不愿落伍的,只要让“看《灵动-鬼影实录》”成为潮流,就不愁没有人看。
所以《灵动-鬼影实录》的宣传重点,早已经转移到了“你敢看吗?”这个手法上。狮门公司采纳了王扬的建议,在电影官网上搞了一项活动“看谁吓得最惨?”参与活动的方式很简单,用照相机、DV机把家人、朋友观影时的惊吓反应拍下来,然后上传到官网,参与图片、影像两项评选。然后由网友投票选出前十,获奖者可以得到圣莫尼卡一周游、家庭影院、DV摄影机等奖品。
这就是延伸到现实里的病毒式营销。
所以当《洛杉矶时报》的报道一出来,狮门公司就落落大方地澄清了事实,发行部经理乔恩-菲尔蒂梅尔向媒体承认,《灵动-鬼影实录》是一部有导演有演员的电影。而之前没有在电影官网里放上这些信息,他们只是想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气氛而已,拍摄那些预告片的目的也是这样。
当狮门公司把导演王扬、“凯文”扎卡里-列维、“美尔”瑞秋-麦克亚当斯的资料传上了官网,所有人顿时又“吓了一跳”!天啊,不会吧,18岁零6个多月的导演兼制片人?!看着王扬那张英气的年轻脸庞,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就是这个小子,用1万美金制作出了一部票房已经达到八千多万的电影!?
噢,上帝啊!吉尼斯那个“好莱坞最年轻的导演”的纪录是多少?斯蒂芬-保尔,20岁;而现在这个王扬,18岁零6个多月,毫无争议地破了纪录。再说,斯蒂芬-保尔的《再度恋爱》可没有八千多万的票房。
全美极富盛名的影评家罗杰-伊伯特,形容这是“正在发生的奇迹”、“超自然现象”;而他赞叹《灵动-鬼影实录》无与伦比,这是一种电影语言的创新,它开创了伪纪录片模式,并且为DV电影指明了道路;而电影本身的心理恐怖手法也玩到了极限,丝毫没有菜鸟导演的生涩。
“这部电影可以吓得你心脏骤停,如果你不是只喜欢‘番茄酱’电影的话。还有,我不建议小孩子看这部电影,就算有父母陪同,他们也会留下童年阴影的。好了,我需要去晒太阳了,这会驱走我心里的恐惧。”
这个影响力大到可以左右电影公司决定是否购买一部电影、左右着观众决定是否观影和购买DVD的影评家,称王扬是“神奇小子(Magic-Young)”,赞他前途无量,但是要保持年轻人的锐劲,切免迷失自己。
最后,罗杰-伊伯特给了《灵动-鬼影实录》自己独家的,注册了商标的“Two-Thumbs-Up(翘起两只大拇指)!”
对于这篇评论,王扬在电话里跟瑞秋开玩笑说:“嘿,瑞秋,看我变个魔法,看到了吗?我的手从你的手机里伸出来了,在抓着你的头发呢。”瑞秋被他逗乐了,笑道:“哇,这是你下一部恐怖片的内容吗?”
王扬装着认真语气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