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山顶小湖湖面窄湖底浅,在雨季到来时大量的雨水顺着山坡流到了半山腰的山洞里,在山洞里还发现了一个湖。山顶的雨水不断注入山洞的湖里,湖面却并不上涨。李安宁带众人举着火把围湖查看,一个山民突然喊道,大人,在那里!火把聚拢到一起,这次看得更加真切,一个锅盖大的通道口赫然呈现在众人面前。哗哗地流水声回荡在山洞里,初始众人还以为这水声是山顶的雨水注入的声音,却原来也是这山洞湖里的水流到下游的声响。经过观察,李安宁发现山洞的湖很深,蓄水能力也很强,如果将暗河口堵住,在湖的背山一侧开凿一条引流的河道,那么细柳河的水患问题基本就可解决了。李安宁很是兴奋,一旁的刘本道却忍不住掩面痛哭起来,李安宁了解他的心情,安慰道,刘大人,现在可不是悲伤的时候,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刘本道用袖子擦着鼻涕眼泪,哽咽地说道,李大人信中所写的暗河,原来真的存在。之前我也曾派人四处查看,唯独这座盛安山没有来。因为当地人都说这座山上卧着一条龙,上山就会触犯龙神,被大水冲走,还有人说夜晚听到过神龙的咆哮声。山下原来住的几户山民就触犯了神龙,被大水冲毁了房屋,还有人丧命,都搬走了。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也无人再敢上山。都怪下官听信不实之言没有细查,这两年多少百姓因此丧命,下官有罪啊。
李安宁一面安慰刘本道一面进一步观察山洞里面的地形,思考着如何有效地堵住暗河口。第二天他就召集民工准备施工并发榜召集流浪在外的盛安县百姓回乡治水,由朝廷发饷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看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流浪在外的盛安百姓一呼百应携妻儿老母相互搀扶着组成一股返乡大军,浩浩荡荡,场面蔚为壮观。邻县治安因此改观,几个县令联名上书为李安宁表功。
你果然不负众望,皇上将折子捧在手里,欣慰地长舒口气,自语道,你在那里定是吃了不少的苦。对你,朕该怎么办?
梁国的望海寺算不上香火鼎盛,这是一座皇家寺庙。庙里的僧人都是朝廷任命的剃发官员,有官衔官阶食朝廷俸禄。来此的香客都是皇亲贵胄,这里并不对百姓开放。
住持虽然是朝廷任命的二品大员,却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得道高僧,六十多岁,鹤发童颜,喜出游布道,阅历无数。
皇上登基之前便是望海寺常客,有时在此小住。寺里有专门的斋房供皇上享用,住持方丈亲自接待。
大施主。这是寺里对皇上的尊称,住持道,您是上香冥坐还是听经?
方丈,弟子有一事请教。
住持静静地听他说下去。
弟子想做一件事,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该怎么办?
佛让人放下一切欲望,此谓“四大皆空”。
如果放不下呢?
大施主不同凡人,老衲不敢妄下断言。只是万事放下便对众生无害,请大施主三思。
方丈说得对,放下便对众生无害,对她更是如此。
这最后一句暴露了他的真实情绪,方丈了然于心,不便再说什么,将他引向斋房休息。
李安宁落脚的地方是一所被人遗弃的院落,因地势较高没有被大水冲垮,但也显现出摇摇欲坠的险象。从院落的布局来看主人应是当地的富户。水患之后,灾民激增,不少富户的粮食和钱财遭到盗抢,因此离开。
都是被逼出来的。刘本道摇头叹息,这些天来他不断自责,脸上总是一副忏悔恕罪的表情。
大人住在这里也不安全,万一灾民到您这里来抢粮食,惊扰到大人,下官如何向皇上交代?况且这里也已经岌岌可危,大人还是屈尊与下官同住吧。
刘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这里地势高,暂时不会有危险。我和几位山民住在一起,互相有照应,就不去府上打扰了。
这次能回来,多亏了李大人为我在皇上面前求情,在下及全家一直想找机会谢李大人这份恩情。
大人系被人诬告入狱,如今案子早已查明,本就早该被释放的。
刘本道说道,都怪在下无能,任职三载都没能治理水患,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这些天刘大人为治水辛苦奔走,皇上定能体察,感受到刘大人恕罪的心情。刘大人写给皇上的奏折送出去了吗?
什么奏折?刘本道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李安宁低头勘测未曾察觉。
请求朝廷开仓放粮。
哦——写了。前日已经送出去了。如果谁看到他此时闪烁不定的眼神,定能拆穿谎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