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目录共116章 > 第62章 良种和化肥

第62章 良种和化肥(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无双太子爷崇祯,这大明不救也罢!汉末争鼎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梦回蜀汉战国策大秦传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风水卜卦乱世枭雄:一介布衣崛起之路铁血霸弓从熊出没开始的强哥横行大明抗战:开局纨绔子弟成为大帅殷朝新政志变身斗萝,我的次元通讯连通万界大明开荒团四合院:开局让易中海给我捐款重生红星之路蜀道谍影

在你的印象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

精神饱满却面黄肌瘦,充满干劲却总吃不饱?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生活确实如此?

1949年建国之初,我国的粮食产量为1.13亿吨,人均209公斤

而一般情况下国际认为的粮食安全标准线是多少呢?400公斤,差了将近一倍

如此可以想象我国缺粮程度,人民生活的艰难程度

即使到1956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也不过1.92亿吨,人均占有量306公斤,依旧达不到国际安全线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朱元璋看着天幕好像失去了色彩,天幕所看到的影像估计就是后世所在的年代,再往前五六十年左右的世界。

而这讲的怕是后世建国后的一段往事。

从天幕中可以看到,里面的场景基本都是在农村,要么是收割小麦,要么是铺路或者挖矿等。

里面的人较之后世,实在是非常的瘦,虽然影像是黑白的,却可以到其精神面貌要饱满得多,其热情在天幕外都能感受得到,这种洋溢着的热情和质朴在如今应天府下辖各县的农民身上依然可以看到。

不过相对而言,天幕中的那个年代,似乎有一股蓬勃的生机。

朱元璋无暇顾及为什么后世之人的精神变化,依然仔细地观察着。

从一幕幕划过的生活场景来看,那时农村的生活和如今比,几乎相差无几。

是什么让他们后来变化如此之大呢?

朱元璋无从得知,这个答案天幕从未说过,不过他更在意的是:大明在天幕的帮助下,是否能复刻这个奇迹呢?

和兴茶食店,一众食客都寂然无声,原来他们五六十年前和我们也差不多。

如果去掉那一些机械和汽车,还有随处一行行的文字,那几乎是翻版的乡下场景。

那拿着连枷脱谷和如今也是相差无几的,还有一堆人在晒稻谷收稻谷等。

还有那一些随处可见的文字: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建设!”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保证农业生产需要”

这种情况下人们在吃食上自然没法挑剔,向来是有啥吃啥

糙米、高粱、番薯等就是人们的一日三餐,即便如此粮食依旧不够吃,为了增加饱腹感,稀饭野菜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馒头米饭什么的,堪称老百姓最大的盼望,而那时的稀饭跟现在也不一样,基本都是粗糙的杂粮

要是谁家吃了顿大米小米做的稀饭,那不得了啊

那时候供应限量、调料不足的情况下,野菜口感跟现在也没法比

清水一烫,撒点盐拌拌就差不多了,估计有人想,野菜烫一下,撒点盐吃起来也不错的

对,一顿两顿是不错,但要是天天吃年年吃呢,别说觉得不错了,只怕看见野菜都要吐了

然而在那个年代,有野菜吃也不错了,毕竟好吞咽好消化

最折磨人的还是那些粗粮,窝窝头听说过吧,但你知道当时人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碾碎的玉米棒子芯,这种东西别说口感了,吞咽都艰难,而且还极难消化

至于肉蛋点心一类,更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买点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这些东西很难买,要粮要票不说,还得看供应,人民生活艰难之苦是什么造成的呢,缺粮、粮食产量极低

那么问题来了,五六十年代的粮食产量为何会那么低

贞观年间,长安城。

李世民听着天幕的描述,这些在他们眼中艰苦的过往,其实已是不可多得的和平时期,苦是苦了点,但也不是不可忍受。

虽说距离盛世还有些差距,但也相差无几了。

而且其提到的艰苦、粮食不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口太多了,如果人口少一半的话,那情况可能会好很多很多。

说到粮食产量低,如今的大唐也没好到哪里去,同样是差不多的耕种田地,后世人口比大业年间还多了二十倍,比如今更是.

按后世的说法,红薯可以应急用,但做不了主食,土豆倒是不知道具体情况。

难道除了高产作物和化肥,还有其他增产的方法吗?

五六十年代的经验总结,或许对如今的大唐来说,也是良方呢。

目录
天神鬼差快穿之黑化女配也疯狂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