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3/4 页)
哈大笑,道:“就知道躲不开你们两位,一起去吧!”
符彦卿望了李风云一眼,奇道:“风云老弟,何事这般不开心?这段日子,你立的战功比咱们三人加起来还多,所欠缺的只是资历,日后裂土封侯是必然的事。”
王重胤笑道:“小兄弟在想究竟为何而战的事情。”
符彦卿、张彦泽哑然失笑。
张彦泽笑道:“你这个小都尉,想得可真多,自然是为大帅而战。大帅出钱出粮草,供养咱们,对咱们又有知遇之恩,不为大帅而战又为谁战?大帅一句话,风里火里,俺张彦泽都去了!”
张彦泽原本与李风云的关系并不太好,瞧李风云不起。不过,李风云一系列战绩打下来,张彦泽服了,尤其是张家庄一战,军中传得神乎其神。即便猛如张彦泽,也自忖没那个胆量敢单枪匹马杀入重围,有能单刀赴会在契丹铁骑丛中追杀其主帅。
张彦泽与李风云关系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杜弘琏,不过自从杜弘琏重伤,被杜重威禁足之后,张彦泽无形之中渐渐与杜弘琏生疏了许多。说到底,他真正效忠的是杜重威,杜弘琏只不过是他铺的一条后路。
所以,此次在定州,在王重胤、符彦卿有意的撮合下,张彦泽与李风云的关系有很大的改善。
符彦卿一拉李风云,道:“走,不说这些,喝酒去!酒虫都爬到嗓子眼了。”
四人在王重胤帐中开怀痛饮,安排撤退事宜,自然有手下负责,不用他们操心。
酒过三巡,四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月上枝头,跟这三个粗莽的汉子在一起,李风云的心胸开阔了许多,心情也好了很多。
毕竟次日要起营拔寨,四人也不敢喝得很多,略带一些酒意,就纷纷告辞离开。
一路上,符彦卿与李风云相伴回营。
带着满身酒气,符彦卿对李风云道:“风云老弟,你这些想法,我也曾经有过。今天老哥就跟你说说掏心窝的话。
咱们这些武人,把性命拿出来拼杀,若说不图些什么,那也未免太自欺欺人了。老哥也不妨直说,老哥为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
恐怕大多数人都是这般。当然,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忠。
忠于大帅,忠于朝廷,忠于金銮殿上的那张龙椅。至于那龙椅上坐的是谁,倒是无关紧要。谁坐在上面,咱们就忠于谁!
正所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风云老弟,人生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站错位置,更不能跟大势做对。
老哥这些话,你能听得明白么?”
李风云点点头,符彦卿的意思,他当然明白。符彦卿在提醒他,不要对杜重威有任何想法。
看来这个符彦卿,果然是心细如发。
李风云对杜重威心中有所不满,杜重威没有看出来,以为已经安抚住了他。王重胤、张彦泽更没看出来。唯独只有符彦卿,从李风云的言行中,看出端倪,并特意说了这席话。
从心底来说,李风云对符彦卿十分感激。
为何而战,杜重威手下三员虎将,各有所答。
三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了杜重威的帐下。
王重胤为的扬名立万,名垂千古,所以自律极严,也最得李风云的好感。所以,凡是不利于他名声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哪怕那事情是杜重威要求他做的。难怪杜重威对王重胤既爱又恨,既倚重又疏远。
张彦泽则是杜重威的死忠,要报答杜重威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杜重威让他做的事,无论是什么事,他都会一往无前,绝不推脱,是杜重威的一把刀,也是杜重威最信任的心腹手下,杜重威使起来最得心应手。
符彦卿与他们两人都不同,他比这两人要清醒冷静得多。他知道他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也清楚如何去获取这些东西,而且他善于审时度势,看得清天下大势。相比之下,他比王重胤、张彦泽要高出一筹。
因此,杜重威对符彦卿极为倚重,但又似乎有些防备之心。
正所谓求仁者得仁,求义者得义,未来面对纷乱的局势,这三人各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李风云很好奇,也很想知道。
“而我,又是为何而战?”
李风云再次问自己。
为了如月?
如果没有杜如月,李风云与杜重威也许根本就不可能走在一起。曾经一度,李风云认为,他可以为杜如月做一切事情。杜重威若是要造反,他就跟着这位未来岳父一起造反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