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五蕴的玉币对照,两件玉器惊人相似,质地都是和田羊脂白玉,图案正面是一只头朝左站立的狮子,狮身突出,犹如浮雕一般。狮背上有开屏的孔雀。背面是大象,大象背部有山月图案,周边刻着奇怪的蝌蚪文字。杜笛说玉币发现于尼雅古城。
传说匈奴人的故乡在敦煌草原,为什么在尼雅古城会出土几乎相同的玉器?
他想知道更多信息,但是,福赛斯禁止任何人同杜笛接触。访问团成员也不搭理斯坦因……他们把他当逃兵蔑视。杜笛半夜溜进斯坦因帐篷,说流落在克什米尔的和田玉工传人大夏常常在玉器上雕刻驼唇文,他知道很多故事。
于是,斯坦因遍访克什米尔角角落落。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受阿古柏*逃来的杰出玉工,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不过,听说他经常出入霍恩雷家中。霍恩雷不能提供有关大夏的线索,但他认真解读玉璧。他认为与在中亚的希腊化王国印度…巴克特里亚有关。公元前170年,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派战将米南陀越过兴都库什山,逐渐占领西北印度。后来,米南陀自立为王,随着疆域的扩展,南面深入到恒河流域,包括旁遮普大部分地区,东至中国新疆南部、昆仑山脚下的喀什地区。史学家把这个王国称为印度…巴克特里亚。他们在钱币制造中继承西方希腊传统的打压制造法,同时融入印度传统的压印制造艺术,钱型不但有希腊传统的圆形,也有印度传统的方型。通常情况下,材质以银、铜为主,钱面制希腊王头像,钱背制希腊神,而且在钱面上继续保持希腊式各种印戳,也继承了传统的印度文化。玉璧质地虽然很东方化,但图案是希腊和印度风格。不过,边缘文字不同于梵文和希腊文,霍恩雷从没有见过这种陌生文字。从图案来看,应该属于印度…巴克特里亚,从文字看,又属于其他文明。那个未知的文明来自何处呢?
斯坦因脱口而出:“它会不会在中亚沙漠底下沉睡?”
“你能这样大胆猜测,我感到非常高兴。”霍恩雷赞赏地望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与其搞那种没名堂的裸奔,还不如理清楚这些陌生文字的来龙去脉。”
斯坦因羞涩地表示,已经与裸奔一刀两断。
欧洲大陆,斥责斯坦因叛徒、逃兵的声音铺天盖地。霍恩雷劝他留在克什米尔工作。
斯坦因最喜欢风暴的中心,他迎着人们的谴责、抗议、辱骂甚至恐吓,回到学校。不久,福赛斯将杜笛提供的古代文物稍加整理,发表了题为《关于埋藏在戈壁沙漠中的城市》的报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和嘴巴。接着,越来越多的古代文书从新疆地区源源不断地通过克什米尔涌向欧洲,为斯坦因抵挡飞语流言,使他能够集中精力钻研学问。所以,斯坦因对中亚古代文书充满感激之情,往往,在祈祷时他会以这种句式开头:“仁慈、智慧、广阔无边的古代文书啊,您赐给我食物、力量和荣誉……”
第三章 驼唇文玉币(4)
福赛斯因为《关于埋藏在戈壁沙漠中的城市》成名,课题组重要成员杜笛却销声匿迹。阿古柏死后,无人关心他运送的那批“特殊货物”为什么在到达喀什前要被一名叫元浩的军官接收,也没有人过问在阿古柏行宫做过人质的五蕴命运如何……当然,斯坦因除外。他对那枚玉币念念不忘。而且,这成为他到克什米尔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1895年的偶发事件将杜笛、五蕴再次隆重推出。事件主人公是法国探险家杜特雷依。杜笛以向导身份首次现身沙漠,他对1874……1895年间的经历讳莫如深。实际上,大家也懒得探究……当然,斯坦因除外。倘若杜笛不把驼唇文《法句经》卖给杜特雷依,练就一身奔跑功夫的五蕴便不会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追到青藏高原。他想要回《法句经》。赶上探险队时,他们正同土着发生冲突。杜特雷依和大多数队员被抛进滚滚江水。助手装死,躲过劫难,然后乔装打扮,辗转回国。因为他很低调,几乎贴着地面前进,所以,五蕴没有发现目标。否则,他将从青海、拉卜楞寺、兰州、西安、郑州、北京到天津,然后乘船到法国,最终与助手及《法句经》同时到达阿杜尼在巴黎的家中。
斯坦因十分关注杜笛、五蕴的亮相。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死里逃生的探险家斯文·海定带来权威消息,他讲杜笛如何识别野骆驼的踪迹走出沙漠,这种高超的生存本领使他成功逃脱阿古柏追杀,因为他将“特殊货物”交给了元浩,元浩带着“特殊货物”要到脚印绿洲建立约特干王国,那个愚蠢的家伙迷了路,转来转去竟然撞进西征军的营地,他只好宣布自己弃暗投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