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部分(第1/4 页)
“高览和蒋奇的部队在常山灵寿一带成功伏击了来自并州的部队,不过敌人很机敏,受到了些许损失之后便从容撤退,看方向似乎是向西又回到了并州境内。只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毕竟并州群山中的那群董贼的‘走狗’可是一群难缠的家伙。”
袁绍用平静的语气说完了上述的发言,借着不等有人趁机说出恭维的话语便继续说了下去。
“但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如果我收到的情报没有问题的话,并州的那支部队可是拥有赵云和张颌这样出色的将领,同时冀州名士沮授似乎也一直跟随着这支部队。虽然高览和蒋奇同样都算得上优秀的将领,跟在他们身边的崔昊和王伦也都是智谋之士,又占有伏击突袭的优势,但是想要让并州军仅仅是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便退回并州这怎么看都有些太过奇怪,太过不正常了。伯鸣。你对赵云和张颌都比较熟悉。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那种胆小如鼠的家伙么?元皓,以你对沮授的熟悉,你觉得他会面对我们的行动会采取怎样的应对?”
袁绍的话就好像一盆冷水,将那些原本热切的眼神统统浇了个透心凉。让周围环绕着的手下统统都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并州军的强大到如今已经算得上是天下公认了。不论是讨董之战中让关东联军在河内无法寸进的直接交手。还是传了不知道多少种版本的与北方草原的胡人作战的历史,甚至还有分不清真假的来自西域的战报,无不表明了这支军队的强悍。
所以事实上袁绍接到并州有可能插手冀州情报的第一时间便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这件事上。重重布置种种举措为的都是这样一个出身不高但是实力非凡的军事集团。毕竟经历了讨董之战后以袁绍为首的这些来自河北的世家子弟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在这个乱世之中,虽说他们的出身依然可以为他们带来如以往那般的权势,但是如果没有强悍的武力做保证,那么他们现在手中所拥有的权势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所以,对付并州军渗透到冀州的部队,袁绍并没有采取如同对付公孙瓒军那般以雷霆的方式出其不意的将之全歼,从而大大的打击了公孙瓒的实力同时也将之激怒,从而让其做出错误的判断并在随后的战斗中露出更多的破绽方便袁绍军来利用。
相反的是,虽说高览和蒋奇都算得上河北名将,同时崔昊与王伦也都是出身世家接受过世家精英教育培养出的世家精英,可是面对赵云这样名声在外甚至武力也让颜良和文丑自认单打不敌的人物,面对沮授这样与田丰、许攸、逢纪这样的顶级精英相提并论的存在,袁绍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对方会真的被己方的“一波流”就直接刷倒。
更别说不论是赵云、张颌还是沮授甚至是名声逊了一筹的牵招都算得上是冀州本土人士,其中赵云本身就是常山国人,地利的优势也完全不似对公孙军那般的明显。
所以与其说是让高览和蒋奇的部队给并州一个教训,还不如说是用这支部队作为一个试探,试探并州对于插手冀州的决心以及他们在冀州的土地上到底能够获得多少的支持。
毕竟虽然表面看起来袁绍从洛阳逃出来后便一直宅在渤海到讨董的时候,之后也是一门心思都用在了讨董的事情上,直到最近才产生了暂时远离中枢获取地盘争霸天下的念头,但是如果你认为袁绍的所有行动就如此简单的话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虽然距离袁绍来到冀州的时间不过区区两年,而且大部分时间还是领兵在外,但是这样的事实却并不影响袁绍与冀州本地的那些门阀世家的交流甚至是笼络。
要知道哪怕袁绍出身汝南袁家,从地域上划分基本上可以算是豫州世家集团的一份子,与河北的世家之间在朝堂上并不完全处于同一个利益集团,但是拜那些宦官所赐,在中枢甚至是地方屡屡遭到打压的几大世家集团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最初那般复杂,甚至因为袁氏前几代较为稳妥圆滑的行事风格以及在党锢之祸中暗中给予那些党人的帮助,让袁绍很容易便融入到了河北世家的圈子并迅速成为其中的领袖人物。
当然,这同样也是因为袁绍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如田丰、崔钧、崔琰、甄俨等等这些来自河北世家的优秀人物以及魏郡束氏、安平冯氏、巨鹿郭氏、河间邢氏等等这些家族或明或暗的支持。而这些支持也使得哪怕是那些理论上与袁绍平级的太守们因为治下世家的影响也不得不倾向于袁绍,使袁绍哪怕仅仅是一郡的太守却也已经隐隐有了凌驾于整个冀州的潜力。
所以哪怕韩馥认为自己做的足够的隐秘,沮授和赵云已经小心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