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知足往往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可要到达这种境界则需跨过漫漫的人生奋斗之路,才可明白其中的真谛。
在小郭忙着收拾面碗的时候,他收到了自己姐姐的简讯,简讯上说,现在国内已经知晓了几位长辈穿越罗布泊的事儿,震惊社会各阶层人士。
大家纷纷向他们送上祝福,愿他们早日凯旋。他们的壮举已被载入各家著名报社的报刊和杂志,网络上更是掀起了一股探险热潮。
“探寻”二字更是迅速成为各个设计师设计的主题,国内各大城市相继举办探险交流会,由此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灵感效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国内,包括毗邻国的公民要是鄙视探险,忽略探寻精神的,那么,他必将成为社会公敌。
更为夸张的是,一向保守的老年朋友们开始以旅游为时尚标志,纷纷相约出游,国内外的旅游业那是比牛市还牛。
一些小有名气的探险家因此行走于各个城市,进行探险讲座,由此一步登天,广受关注,出书、上新闻专访那是一样不缺。
这一消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颇为震惊,大家怎么也没想到,竟会引发如此不可思议的奇(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怪效应,他们算是体会到了网络时代的厉害了。
吴院长深思片刻后,严肃道,“如此效应,天下岂不是大乱了?探险、考古这都是工作,是一份职业,可不是他们可以随意开玩笑的。”
萧爸随和的笑笑,“老吴,别担心,那都是孩子们玩弄网络的一个噱头,就像现代青年人炒房一样,盲目跟风,等这股热潮过了,一切又会风平浪静,还原本质了。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他们能够明白是与非,再说,探险热潮的大浪掀起后,毕竟为之行动的人少之又少吧,他们只是借助这一热潮作为一个载体,炒作自己,以此扩大效应。不过,我有个经济学领域的朋友,他说过,无论是楼盘还是股市等这类炒作造成的泡沫经济,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坍塌的。”
“但愿如此吧,现代社会怕的就是盲目跟风。小郭,你还是让你姐姐在发稿时提醒一下大家,避免跟风所引起的恶果再次发生。”
“嗯,我姐在她的文稿中已经有提及此效应的负面作用了。所以,近几日,探险热潮都相对褪去了不少,大多数的人还是能够理智对待问题的。”
“那就好,那就好。”
罗布泊的早晚温差相当之大,砂风凛冽,众人也都回到帐篷休息了。
遥远的天际,繁星点缀,每一颗星辰都在绽放自己最耀眼的光芒。浩瀚星辰之光扑散在茫茫荒漠,光洒在沙丘之中,犹如夜里沉睡的大海,泛出幽幽银光,那五彩的帐篷就如航行海上的帆船,在它浩瀚的身躯中静静停歇。
大漠飞鹰划过冷峻的天际,发出低沉的鸣叫,它们从遥远的东方振翅飞来,巨大的黑翼卷起层层黄沙,在瞅了瞅那五彩帐篷后,它们飞跃而起,直穿过那轮清皓的月牙,往北毅然飞去。
那是如今大漠中很少见的鹰,它们的双翼居然会在黑夜里绽放出淡蓝色的光芒,一双黑色的眼眸在高远的天际俯瞰大漠,就如能够洞察天下之事似的,见了便令人颤栗。
。
第四章 荒原生命
黑鹰消逝,月牙和破晓在交替,淡漠的微光冲破黑幕照耀天地,清晨宁静而祥和,却掩饰不住大漠历经沧桑后的荒凉,那流沙浮动的声音像是荒漠发出的沉重叹息,带着苍老而肃穆的气息,细细聆听,更像是一个老者在诉说一段不为人知的人生真谛,而真正懂得那真谛之人,便也是罗布泊的有缘人——守候的孤独的时代,看尽世间轮回沧桑。跋涉在虚无的境域,我与你们一同坠落……
萧伯母第一个起床,她拿着照相机走出帐篷,将眼前瞬间的黎明之景永久的留存在相机里。
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记录下每一刻的难忘之景便是她一生的追求,而揭开历史的真相更是她几十年考古工作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大家在空旷的荒漠中吃完早餐后就收起帐篷,继续前进。
此时,艳阳已经悬挂天际,火辣辣的击打下去。看样子,如此高温的攀升,对他们将是更大的考验。
当车子行进半小时后,吴院长突然惊呼起来,“你们看。”
只见车子的右侧长着一片绿色植物,在如此荒凉的大漠中,它们就宛如绿洲,是生命之光的永久象征。
为了一探究竟,院长下车打探了一番,然后说,“这是骆驼刺,沙漠中一种少有的绿色植物。上次我们来罗布泊考察,都没有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