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3 页)
息。12月2日,联军攻占南京。上海成了东南锁钥,革命的政治活动中心逐渐从武昌移到了上海。革命党和参加革命的立宪派的重要人物,都以上海为活动中心。上海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得到爆发。不久,南北和议也移到了上海。
上海商界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起义前后两天的军饷,大部分由信成、四明两银行的沈缦云、周舜卿、虞洽卿筹措。上海为支持各地北伐民军,支应浩繁,积欠商界款项366万两。孙中山回国到南京组织临时政府,都由陈其美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南京政府的开办费1000元,也由沪军都督府拨交。由于有商界的支持,上海起义军队的军饷得到保证,又有商团的武装力量,上海光复后秩序良好,没有发生兵变和抢劫、破坏事件。
沪军都督府承担着繁重的后勤供应任务,财政困难,又缺乏革命的财政政策,不免使用威胁、恐吓的暴力手段,迫使一些士绅捐输款项,有的甚至采取拘捕的手段。3月底,陈其美向前大清银行总经理宋汉章提出,银行的官款归民国政府公用,遭到宋的拒绝,宋认为银行有商股在内。于是,陈诱捕了宋汉章,要清查银行账目,引起了各界的强烈指责。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伍廷芳,一再和他交涉释放。陈其美的这种筹款手段,后来也被蒋介石仿效,造成南京国民政府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十分紧张。因此,陈结怨很多。反对派也屡屡攻击陈其美任用私人,浪掷公款,花天酒地,污蔑他是个爱逛窑子的杨梅都督。
联军攻占南京,镇军都督林述庆争功,自任江宁都督,引起其他各部的不满。在此之前,江苏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对起义持观望态度,林述庆率第九镇在镇江的部队起义成功,称镇军都督。徐绍桢为形势所迫,仓促起义,所部溃散,散兵也为镇军收容。陈其美组织联军进攻南京,推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但徐已经没有直接控制的基本部队。因此,林述庆凭借其军事实力争都督地位。当时,各界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南京政局陷入混乱。黄兴等要求林述庆率部北伐,但在各方反对下,林失去了号召力,已经无法统率部队,被迫下野。由于上述事变,陈其美与黄兴、程德全商量后,于12月13日,引诱镇江军政府参谋、江浙联军司令部参谋长陶骏保进入上海都督府,立即捕杀。林述庆逃脱。
同盟会和光复会的矛盾由来已久,随着革命的胜利,双方争夺政权的矛盾加剧起来。江浙都督汤寿潜被任命为交通总长后,浙江方面有推举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为浙江都督的建议,而陶本人也雄心勃勃,企图在上海自己编练一支军队。陈其美为压制光复会势力的发展,指使蒋介石,收买了光复会员王竹卿,于1912年1月14日在上海广慈医院暗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内幕暴露后,蒋介石避往日本,独自承担责任。王竹卿则被光复会方面追杀。
一场革命充满着腥风血雨。上述事件,不仅造成革命派内部的分裂,也为同盟会反对派提供了攻击陈其美的子弹。
5.东南锁钥:陈其美在上海(3)
历史人物的表现都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在革命过程中,生死存亡之际,血腥事件屡屡发生。陈其美在沪军都督任上,对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护国运动中被袁世凯政府暗杀后,孙中山在祭文中说:“东南半壁,君实锁钥,转输不匮,敌胥以挫。”意思是说,东南地区的半壁江山,你是处在关键的地位,因为你向前线部队输送了给养、械弹,保障了后勤供应,我们才打败了敌人。南京临时政府期间,陈其美曾经请求辞职,孙中山没有批准,他指出:“上海为江南要区,非有大将镇守,不能维持一切。”但上海作为一个县,缺少自己的基本属地,不可能长期维持独立的行政体制。在革命过程中,陈其美与参加革命的立宪派进行了合作,但南北和议成立后,彼此渐行渐远。陈其美的前述行为,也得罪了地方士绅。张謇、程德全在江苏的影响很大,基层政权多在张謇一派手里。张謇一直在谋求统一江苏政权,由程德全出任都督。唐绍仪内阁任命陈其美出任工商总长,就是要把陈调离沪军都督职务。但陈因欠商界的钱没有着落,无法离任。上海商界在革命中支持了陈其美,但一无所获,由于整个秩序的破坏,营业环境趋向恶化,迫切希望恢复秩序。他们逐渐疏远了同盟会和革命。在全国统一的局面下,沪军都督在建制上是完全不合理,没有成立的理由,陈其美先后8次请求辞职。但陈其美向浙江发展,以及与程德全竞争江苏都督,都受到挫折。唐绍仪离京出走后,陈其美严词责问袁世凯,更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指责,污蔑陈其美拥兵自卫,破坏统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