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部分(第2/4 页)
桐的学识最好了,再次是秦州。最后才能轮的上薛然。
周桐以前家里也算是小有钱财,父亲做生意,劳累没了。周娘没日没夜的作秀品。周娘眼睛熬瞎了。周桐顿时察觉了生活的不容易,认真读书。改掉了往日的懒散。中了秀才之后,家里情况才好转。
小时候的周桐,可是一个皮猴子。现在也是能躺着就不站着的性子。现在的生活,如果能中举,当然是最好的。要是中不了,家里的生活也不会更糟糕。
刚刚薛然说了自己的心思。周桐很是不开心。
若是周桐是薛然的面上,肯定会去做生意。毕竟薛然真的是块做生意的料。当官,没那么容易的。
周桐抿嘴,还是说说自己的规划。
“要是能中,我就回家做一个教书先生。要是没中,我还是回家做一个教书先生。我娘老了,家里不能没人。真是羡慕你们啊。”
生活得这么无忧无虑的!
秦州听了周桐的话,很是可惜道。
“你的学问这般好,分到地方上做官也行啊。为什么要去做教书先生。你当了官,自然会配上丫鬟仆人。你娘也能有人伺候。不比你做教书先生差。”
二郎打断秦州的话说道。
“教书先生也可以。若是考中举人做开私塾,一个学生一年的束佣也能有好几两银子。私塾办起来,收入也很可观。自己做先生,也没有人管着,不用勾心斗角。还能照看婶娘。确实是个好去处。”
当官不容易,官场的路子野得很。周桐能考中做官,那又如何?没有一点本事,去做官就是给人家送替死鬼。一个不容易,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周桐又没有后台,想要走远,不可能。想要站稳脚跟,都要费尽心力。
这么一想,教书先生还真是不错的!
第1560章 二郎奋斗记(三十二)
三人都说完了,剩下了一个二郎。
二郎笑嘻嘻的跳过了这个话题。不是二郎不想说以后的规划。而是还没考虑好。要是中了举,二郎也不想要去当官。
眼前有个现成的例子。
高春水简在帝心,很是得皇上的青眼。官场上的龌蹉,见得多了。二郎跟在身边,自然也是了解的。
过着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操心又劳累的生活,真不愿意!二郎现在憋着一口气。考完试之后,这口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回想一下自己这些日子的状态。
二郎扶额叹息,果然还是太年轻了。
明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不是这样的。明明追求的是轻松欢乐的生活。现在这样,果然是美色误人啊!
所以,有些后悔呐!
对于鲁佳雯的那种一头扎进去的劲头,有些灭了。毕竟二郎不是瞎子。接触了这么久,又搜集了鲁佳雯的消息。二郎心里有些冷。
曾经鲁佳雯拒绝二郎的话,都是借口罢了!
二郎对于以后的规划,又不太明朗了。还是得过且过。现在的日子,也很好啊。
对于鲁佳雯,有不甘心。却也不那么沉重了。
四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大多都是这次考试的内容,四个人都发表了一番看法。
这次的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
毕竟那都是很早以前的功课了。相当的久远了!会试考的是《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考试的重点在于考官出题。今年的提学官注重策问。
策问就是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诗词做得好,不一定能干实事。策问做得好的,大多数能造福百姓。这样的官员,大多能在官场上走更远,也能让百姓安乐。
提学官的策问的问题,那是不一般的偏!
当即从户部抽出来一部分的账本出来,让考生答题。大多数的考生觉得真是哔了狗了。
有点见识的,知道这是账本,一看就知道是户部出来的。
一堆数字,能干啥?怎么做策问?光是这一题,就让许多的学子阵亡了。准时让人可叹可惜。
四人说的便是这个题目。
对于钱财很敏感的薛然先发表意见。
“户部的账本,上面记录了时间和进项出项的名目。还记录了收上来的地点。我差不多能猜得出来是出自北方。我的整篇文都侧重点是北方的税收。这要从九禾(二郎)的爹韦爵爷说起来。”
二郎抽抽嘴角。
“我也看出来是北方的账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