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页)
四七三页一四行其*(蓩)**'地'*盖在今虢州湖城县之闲集解引王补说,谓“其蓩”通鉴注作“其地”,是。今据改。
四七六页三行复徙封*(灌)**'濩'*泽侯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注同。
四七八页六行次卒*(吏)**'史'*刊误谓“吏”当作“史”。今据改。
四七八页六行泛相称曰*(臣)**'巨'*人刊误谓前书言盗贼□称巨人,今此为臣人,亦误也。当作“巨”。今据改。
四八0页一0行属右校卒*(吏)**'史'*刘侠卿据刊误改。
四八0页一一行唯盆子与茂及前西安侯刘孝最为近属按:沈家本谓按前书王子侯表,西安侯汉东平思王孙,而城阳近属无封西安者,亦无名孝者。
四八二页三行恚�局罡鹇f闻之按:“耭”原斗“释”,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四八二页九行肴亦乱也按:殿本“肴”作“殽”。校补谓殿本注作“殽”,取与正文相应。然观下文“肴乱日甚”,正文本作“肴”,知此处正文作“殽”,乃翻刻之误,注盖本不误也。
四八二页一一行幽闭殿内掘庭中芦菔根按:汲本“内”作“门”。御览九八0引“掘”作“拔”。又按:“闭”原斗“闲”,径改正。
四八三页一二行*(得)**'后'*二十余日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通鉴并作“后二十余日”,是。今据改。
四八四页四行广一寸半按:殿本“一寸”作“二寸”。
四八五页一五行攻破城邑按:刊误谓案文当云“攻城破邑”。
四八六页七行说文曰铮铮金也按:说文“铮,金声也”,此疑误。 后一页
后汉书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第二
王昌一名郎,赵国邯郸人也。素为卜相工,明星历,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时赵缪王子林'一'好奇数,'二'任侠于赵、魏闲,多通豪猾,而郎与之亲善。初,王莽篡位,长安中或自称成帝子子舆者,莽杀之。'三'郎缘是诈称真子舆,云“母故成帝讴者,尝下殿卒僵,须臾有黄气从上下,半日乃解,遂閦身就馆。
赵后欲害之,'四'伪易他人子,以故得全。'五'*'子'*舆年十二,识命者郎中李曼卿,'六'与俱至蜀;十七,到丹阳;'七'二十,还长安;展转中山,来往燕、赵,以须天时”。'八'林等愈动疑惑;乃与赵国大豪李育、张参等通谋,规共立郎。会人闲传赤眉将度河,林等因此宣言赤眉当*'至'*,立刘子舆以观觽心,百姓多信之。
注'一'景帝七代孙也。
注'二'术数。
注'三'王莽传曰,时男子武仲自称刘子舆。
注'四'赵飞燕也。
注'五'东观记曰“宫婢生子,正与同时,即易之”也。
注'六'识命谓知天命也。
注'七'丹阳,楚所封地,在今归州秭归县东也。
注'八'须,待也。
更始元年十二月,林等遂率车骑数百,晨入邯郸城,止于王宫,'一'立郎为天子。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分遣将帅,徇下幽、冀。移檄州郡曰:“制诏部剌史、郡太守*(曰)*:朕,孝成皇帝子子舆者也。昔遭赵氏之祸,因以王莽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二'解形河滨,削夡赵、魏。'三'王莽窃位,获罪于天,天命佑汉,故使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拥兵征讨,出入胡、汉。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闲。南岳诸刘,为其先驱。'四'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休气熏蒸,应时获雨。盖闻为国,子之袭父,古今不易。刘圣公未知朕,故且持帝号。诸兴义兵,咸以助朕,皆当裂土享祚子孙。已诏圣公及翟太守,亟与功臣诣行在所。'五'疑刺史、二千石皆圣公所置,未鷪朕之沉滞,或不识去就,强者负力,'六'弱者惶惑。今元元创痍,已过半矣,'七'朕甚悼焉,故遣使者班下诏书。”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于是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从风而靡。
注'一'故赵王之宫也。
注'二'东观记曰,知命者谓侍郎韩公等。
注'三'解形犹脱身也。
注'四'圣公、光武本自舂陵北徙。故舂陵近衡山,故曰“南岳诸刘”也。
注'五'天子所在曰行在所。
注'六'负,恃也注'七'痍,伤也。
明年,光武自蓟得郎檄,南走信都,'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