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页)
也一把年纪,竟叫这道人前辈?
那“雨前辈”并不回答,只在雨里站定。
皇甫风流忽然明白,对方的目的,只是延迟他们的行程,把他们暂时困在这里。
又是地劫门?
范小龙弄不懂他们的机锋,问道:“这又什么情况?”
画疯看着那道人,心有不甘地回答:“呼风唤雨、五雷正法!”
呼风唤雨?
好像是封神榜和西游记中的情节啊!
他好奇又问:“什么叫五雷正法?”
皇甫风流看着雨里那道人回答:“雷法,是一些道派声称可以呼召风雷,祈雨止涝的一种方术,不过其“创始者”之一的林灵素似乎并没有真正记载应验的记录。”
呼风唤雨这种本领,基本是传说,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不过是精深天文历法而已。
可是这并不表示雷法不存在。
后世修炼雷法的高人,可能是有天文学知识,而且也并不能真正呼风唤雨,却可能以自己的法力修为,“引风聚雨”。这两字之差,天差地别——呼风唤雨,是召唤雷、风、雨神将,在无雨之时下雨;而“引风聚雨”,颇似现在的人工降雨,在大气环境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催成、加快雨的降临。
作为一个风水师,能够引风聚雨——要风得风、要水得水,基本就可以横行大江南北了;
但作为一个道人,要修炼到这个高度,基本已到当世雷法之顶,已经是几代难觅了。
就是在历史上真正记录在案的求雨有验记录就不多。比较有名的是有道门硕儒之称的正一道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85)祈雨于神乐观,即刻应验;全真门下龙门派第四代高人孙玄清真人于嘉靖时于北京白云观祈雨有验、声名鹊起,开创道教龙门支派之崂山派。
可是记录下祈雨失败的例子更不再少数。
这道人是何方神圣?他究竟是呼风唤雨,还是引风聚雨?
皇甫风流轻声问画疯:“神霄五雷?天心天罡雷法?”
雷法起于宋,兴盛于金、元。后神霄派因北宋之亡及全真、儒教的影响,而转向持戒守忠的方向发展,但雷法却并没有消亡,不仅影响全真南宗、正一、上清等传统道派,更形成雷系诸派:神霄、清微、天心、净明四大雷法。
这道人究竟是哪一道门?又是哪一门派的高人?
第79章 神霄雷法之雨意
画疯说:“净明道以忠孝履践为上乘内丹之道,基本已并入正一;这雨道人,当然不会是……”
其实净明道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许逊为其宗祖!
晋朝留下风水经典《葬书》的郭璞是其早期弟子!
光这两人,净明就不可小觑,其宗坛南昌西山万寿宫的香火,就不应该断绝!
而皇甫风流看了一眼十几米外矗立在雨里的诡异道人;接着画疯的话说:
“清微,虽与神霄一样以雷法为主,却以却以内炼为本、符箓为末;更认为万法皆俱于一心,行雷之时,不会像这道人一样以身体汗流为感应;所以我也断定不是。”
画疯反问他:“神霄雷法以天人感应为基,这道人满头汗水,你为何还要猜测天心法?”
皇甫风流有点惭愧的一笑:“可能是因为林灵素谄主误国的关系,我对神霄派一直不甚喜欢,而正一道的确有求雨有验的记录。”
天心派,是正一道的一个支派,修炼新符箓谓之“天心正法”,其法简略,曾广为流传;又吸取上清派存思法,强调作法“己身与神为一”。所以,也会有祈雨出汗的可能。
皇甫风流对雷法的了解并不深入,所以不能确定这雨道的门派。
不知道,不要装。
这道理很简单,但从来懂和能做到是两回事。
但不装起码有一个好处:你有机会学习、进步!
所以皇甫风流又问画疯:“而且,天心雷法为‘北极天心正法’,强调以日、月、天罡三光为主,这与以天罡为雷法入门钥匙的神霄有几分相似……”
两人低声交谈,在淅沥的雨声中,后排的沈君忧都听不清楚,可那远远的道人却朗声接口道:“罡位在辰,犹龙变化!天罡法为道法之枢机,不明内外天罡,何能行天地之中气?又谈何雷法?”
隔着这么大的雨,那十几米外的道人却能把他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并直接说出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