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 页)
板们和办公室的员工吃了一顿饭,大家好合好散,也算是朋友一场。第二天,老板们安排一部车帮助黎明智搬家,离开了这个他停留了三年的地方,踏上新的征程。
第二十四章 小乘佛法
释迦牟尼佛降生到人间界,经过了修炼悟道,到要大开法坛度众生时候,发现这个时候众生中,邪见横流,人们的善根不足,是一个“五浊恶世”。
在这个时候,弘扬大乘的佛法,就会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人的罪业深重,善业不厚,导致人的悟性不高,直接讲大乘佛法,人能很难接受和理解,要是对这个大乘佛法产生了种种的不敬,那就会产生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大乘佛法曾经令无数的众生得以成佛,功德无量,有着层层的佛,菩萨在守护着大法,能够听到这个大乘佛法,恭敬诵读修持,就会有无比的功德。
相反的是若有众生听到了大乘佛法,犯上增上慢等等的不敬,就会使这个众生直接掉到这个地狱去受苦,所以就宁可不说。
释迦牟尼佛曾经想过直接取入灭涅槃之道,什么法也不讲。帝释天代表着无量的众生请法,苦苦哀求世尊大发慈悲之心,哀怜众生在苦难中,迷途忘返,请给众生开演佛法。
为了给众生一个接受的过程,也为众生有一个累积功德过程,善业增加了,这个悟性也会变好的。释迦牟尼佛就大开这个方便的法门,因势利导,先给人讲一下低层的修炼道理,这个又给后来人叫做小乘佛法。
佛就象是知识无比渊博的博士生导师,现在却要先教导众生认字,因为众生就像是刚刚踏入学堂的小童,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意思。
释迦牟尼佛首先给众生演说这个四圣谛,八正道的法理。
四圣谛说的是四种的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
〖一、苦圣谛〗:苦谛:苦即三界轮回生死逼恼之义,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所以说有无量众苦,但就身心顺逆缘境,总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何谓三苦?
1、苦苦。世人既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
2、坏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