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沮渠牧犍,隋文帝杨坚之于陈后主等等,主要源于他们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自信,从中也折射出晋隋时代人物的气度和大国气象。
由于沮渠牧犍是自己的妹夫,拓跋焘把他带回平城,让他享受礼宾待遇,另建府第居住,有酒有肉管够,但不能随便外出,实际上等同于软禁。沮渠牧犍在北魏的屋檐下,已身不由己了,不得不收敛本性。或许意识到昨非而今是,反而羡慕起民间夫妻男耕女织的恩爱真情来,就想着今后要与武威公主过民间夫妻的平凡日子。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痛心疾首的反思了过去自己对武威公主的所有施为,哀求武威公主原谅他。浪子回头金不换,武威公主见他真心悔过,毕竟顾念夫妻之情,况且两人还有爱情的结晶,她与沮渠牧犍育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这次一同做了俘虏,武威公主爱如珍宝,孩子也便成了夫妻再次和好的黏合剂,两人就这样和好如初了。
这样过了有七、八年,沮渠牧犍始终惴惴,因为北魏形势一直不稳,他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那时,拓跋氏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比较落后的氏族阶级迅速跃入封建社会,但又保留了氏族社会的野蛮遗风,其统治和剥削都很残暴,激起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相继发生了关中盖吴的起义,安定刘超的起义,接着又有吐京胡和山胡曹什浑等的起兵反抗。虽然都失败了,但拓跋焘却怀疑沮渠牧犍是奸细,因为沮渠牧犍与盖吴有过联系,而盖吴、刘超和沮渠牧犍又都属于卢水胡。时有“亡北魏者吴”的谶语,所以要把与盖吴与之相关的人都要杀掉,沮渠牧犍便在劫难逃了。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1月,有人告发沮渠牧犍父子(多半是朝廷指使的)曾毒死数以百计的无辜者,同时在他家搜出了所藏的毒药。证据确凿,看来沮渠牧犍对付自己的敌人只会来阴的。审讯之下,又在他的身上挖出来了陈年旧案。八年前,他投降北魏时,敦煌府库曾发生过一起盗劫事件,有人证明他是主谋。拓跋焘盛怒,或是假装盛怒,但结果都一样,就是立即下诏赐死了这位妹夫。
武威公主是皇妹不受牵连,她和沮渠牧犍所生的女儿也得以赦免。但沮渠牧犍的妹妹,就是他即位之初献纳给拓跋焘的、被拓跋焘封为右昭仪的兴平公主,就没那么幸运了,拓跋焘下令她自尽。由此可见拓跋焘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这也是刚刚摆脱母系社会的鲜卑家庭的特点。孩子虽是沮渠牧犍的种,但她更是武威公主的骨血,沮渠牧犍之妹就不一样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拓跋焘对武威公主非常看重,派她去北凉和亲,虽然负有特殊任务,是北魏的谍报人员,但毕竟是嫁去为后的。这从他对待另一个妹妹始平公主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始平公主也与武威公主一样,嫁到郝连氏的胡夏去和亲,在拓跋焘灭了胡夏后,拓跋焘却把她赏给一个囚徒为妻。同是妹子,厚此薄彼,真是叫人费心猜想,或许在隐秘战线上未立寸功吧!而武威公主守寡后则迥然有异,拓跋焘见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十分孤独。大为怜悯,便让她在朝中大臣中选择一个丈夫。武威公主便选择了左将军、南郡公李盖。李盖因为先前随军平凉,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她,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她要以身相许。《册府元龟》是这样记载的:“初,太武姊武威长公主,故凉王沮渠牧犍之妻,平凉州,(李盖)颇以武威公主通,密计助之,故宠遇差隆,诏盖尚焉。”李盖那时已有正妻与氏,但拓跋焘诏令他离婚,他不敢不从。虽然武威公主已是半老徐娘,且身有残疾。也只好忍痛割爱,把与氏赶出家门,和武威公主举行了婚礼。
此后,李盖官运亨通,加侍中、驸马都尉、殿中、尚书等。卒官以后,赠征南大将军衔。武威公主和李盖在北魏过着富足的生活,平凡又平静。只是在太武帝死后,李盖才慢慢失宠,他和武威长公主结束宦海生涯,回到民间,老来相伴,直到北魏末年才死去。两人生有一子,叫李惠,弱冠即袭父爵,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任散骑常侍,侍中等职。
※虹※桥书※吧※BOOK。※
第52节:引言
不伦之恋: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的逃生奇遇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政权被权臣高欢所控制,皇帝反成了一个傀儡。高欢执政16年,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皇帝头衔的皇帝。到他的儿子高洋的时候,索性在公元550年废掉自己的妹夫、孝静帝元善见而自立,建元天保,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国号齐,史称北齐。说起来也很是奇怪,凡历代的开国君主,无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而高洋纯粹是膏粱子弟本色,名为开国之君,却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