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信心危机,化解危机的关键在于重塑信心。而要重塑公众的信心,央行和政府的态度、措施十分重要。当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政府必须出手,而且要迅速果断。
李柏的话使我想起自己在海南的一段亲身经历。20世纪90年代,我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负责人。那时,由于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影响,许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经营陷入困境,使得公众对其失去信心,由此引发流动性危机。刚刚组建不久的海南发展银行也因承接了一些城市信用社债务,发生了严重的挤兑风波。当时,我们研究了包括美国伊利诺伊州大陆国民银行处理流动性危机在内的一些案例,但我们没有办法那样去做,终于使危机愈演愈烈,导致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成了终身的憾事。 。 想看书来
第八章 市长彭博(5)
事后,总结这段经验教训时,我常常想,如果当初能有办法恢复公众的信心,或许现在会是另外的情况,但这已是后话。
就在我在纽约市政厅会见纽约市市长彭博时,大西洋彼岸的欧洲联合救市计划正式出台。2008年10月8日早上,英国政府出台了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项广泛的救助计划,向各大银行注资500亿英镑,注资对象涵盖英国几乎全部大型金融机构。英国政府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帮助,消除人们对金融机构生存能力的担忧,鼓励银行重新向消费者和企业放贷。
英国财政部表示,将通过三种途径向银行业提供帮助:通过买进至多500亿英镑(合879亿美元)的优先股来增加银行资本;为受助银行发行的债券提供约2 500亿英镑的担保;通过英国央行的特别流动性计划向银行追加至少2 000亿英镑的资金。
在其发布的声明中,英国财政部称,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巴克莱集团、哈利法克斯银行、莱斯银行、阿比国民银行、全英房屋抵押贷款协会、渣打银行和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金融机构,可以动用总计250亿英镑的资金,以便增加其一级资本。
英国政府的这个果断而坚决的救市举动,使得濒临下野的布朗首相一夜之间成为救市英雄。对比之下,保尔森的计划则招至了更多非议,因而显得十分被动。其实金融危机以来,我一直认为保尔森至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该让雷曼倒下,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二是在市场信心崩溃的时候,不该一味地追求净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不敢贷款,货币市场几乎停止拆借的时候,这种办法是无济于事的。他也许没有想到,布朗会高他一筹。
记得2008年8月23日,也就是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前一天,来华参加奥运闭幕式的布朗在英国驻华大使官邸会见了我和另外几名中国企业家。我一直很钦佩布朗,因为他担任英国财政大臣的8年里,英国经济保持很好的增长,失业率也较低,博得了公众的赞许。可他出任首相之后,麻烦却越来越多。英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工党内部也出了问题,甚至连他呆板而不甚幽默的性格都受到公众的质疑。在大使官邸,首相问我,作为中国的银行家,对他有什么要求。我说:“招商银行想在伦敦设一个代表处,希望得到首相的支持。”他笑着说:“应该没问题。”我介绍说:“我们没有把代表处设在欧洲中央银行的所在地法兰克福,而选择伦敦,是看中了伦敦作为老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看中了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英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在伦敦建分行我们感到并不容易,因为英国金融服务局在批分行的问题上卡得很严,而且比较固执。”
我也告诉首相布朗,招商银行是个不错的银行,刚刚在纽约建了分行,纽约也是世界金融中心,监管也十分严格,几乎十几年不批外资银行准入,既然纽约接受了我们,相信伦敦也会接受我们。布朗兴奋地对投资大臣讲:“马行长什么时候去伦敦设分行,你们要提供支持。”
2008年8月我去伦敦时,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告诉我,布朗首相正陷入危机。而两个月后,在全球救市中,布朗却充分显示出了他干练的一面,短时间内果断出台了拯救英国金融机构的救助计划,以阻止英国的金融机构陷入更深的困境,这为他赢回了不少的民众支持率。
危机往往是重大转折的开始。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人也是如此。祸福相倚,华尔街金融危机让英国的金融机构遭遇困境,却挽救了一位濒临下台的英国首相。
第十二章 上帝保佑花旗(1)
在浩瀚的海洋中,大船比小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