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页)
全国哗然,海外震惊。
清王室的总代表、末代皇帝溥仪于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当时寓居天津张园。听到东陵被炸开,祖宗被辱尸,陪葬宝物悉数被盗,溥仪肝胆欲裂,立即传护陵大臣毓彭来责问。毓彭在任上碰到如此惨祸,哪敢去见溥仪,躲起来不见面。溥仪此时早无生杀予夺大权,只能将其开除族籍。
宗室和遗老得知这个噩耗,在溥仪电召下,纷纷赶到张园和溥仪商议对策。众人号啕大哭,然后在张园内设置乾隆和慈禧的灵位,每天祭奠三次。他们两天两夜召开“御前会议”,向蒋介石和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去电要求严查罪魁、赔修陵寝,同时通电各报馆,施加舆论压力。
“御前会议”决定派宝瑞臣、耆寿民、陈诒重等人前往东陵勘查,办理一切善后事宜。8月18日,宝瑞臣等七十余人乘车赶赴东陵。
到东陵后,所见场景惨不忍睹:陵区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挖掘的痕迹;定东陵地宫内到处是残棺烂木碎衣破衫,珍宝被洗劫一空;慈禧的尸首被扔在地宫的西北角,脸朝下,一手反扭搭在肩上,长发披散开,遍体霉变生了厚厚一层白毛,且脸部口唇处被撕烂;在乾隆的裕陵,数节白骨浮于泥水之中,重敛者仔细寻找,先后找到头骨五个,发现水中孝仪皇后尸骸一具,被确认为是乾隆的那个头骨下颌碎为两块。
宝瑞臣等痛哭流涕之后安排复葬。原打算按长幼辈序,先葬乾隆,再葬慈禧,但因当时乾隆的裕陵地宫积水很深,需排干水后才能复葬,故先葬慈禧。直到8月31日,乾隆遗骨才被重新安葬。
清东陵被盗掘,这不仅是清室的损失,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犯罪。盗案披露后,许多民众团体纷纷指斥盗陵者为民族败类,电请国民政府从速查惩主谋。人们马上感到,这一史上“手笔”最大的盗墓行为,必有官方背景,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指出:乾隆、慈禧帝后陵寝工程坚固,断非少数人最短时间所能掘破!国宝整理委员会则吁请当局速收缴被盗国宝,严防流出海外。
蒋介石、阎锡山迅速行动起来。越是参与人数多的案件越是好查,首先,被逮的逃兵张歧厚供认,“是由军长带着两旅人去的……由军长下令叫工兵营用地雷将西太后及乾隆帝二陵炸开……”接着,8月10日,以国民政府委员刘人瑞为首的调查人员到达东陵,在裕陵墓道捡到铁尖锄一把,这种尖锄系工程兵所特有,非农民之物;又在村民中了解到,7月4日到11日间到街上购燃料的军人,人人腿脚都沾有地宫灰泥;再有人报告,7月9日、10日两天,见到孙军长夜间乘汽车从马伸桥至马兰峪。
东陵盗宝案至此已真相大白。对孙殿英恨之入骨的清室派人与平津卫戍司令部交涉,要求重办罪魁。
然而当时蒋介石和阎锡山明争暗斗,都想收拢掌握一部分军队的孙殿英为己效命,谁也不想朝他发难。在当时官方就此事的往来函电中,对盗墓部队番号与孙殿英的名字讳莫如深。
孙殿英在盗墓之时,已考虑如何善后,此时便发挥有钱能使“磨推鬼”的手段,从盗得的东陵宝藏中拿出珍品,向国民党要员四处打点。他将乾隆颈上一百零八颗朝珠里取出两颗最大的送给戴笠,一把九龙宝剑托戴笠送给蒋介石,慈禧枕下的翡翠西瓜送给宋子文,慈禧嘴里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朝靴上的两串宝石送给孔祥熙……另外,他送给阎锡山价值五十万元的黄金。
如此一来,大家都在这案中“受益”,孙殿英更难受惩处。为了应对汹涌的舆论,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下令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审判长为上将商震。1929年4月20日预审开始,6月8日结束;6月15日,全案卷宗封存送往京城,嫌疑人收押,等待军政部军法司宣判执行。
判决迟迟没有下达。其实这样的审判完全是做个样子,孙殿英始终未被列入嫌疑人,在军事法庭成立前就没事人一样被派去打他的老上司张宗昌了,此期间他又收编了?两万多人,越发势大。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前,孙殿英看到反蒋力量很强,就倒向了阎锡山和冯玉祥,当上了安徽省主席,也成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当局对此案的办法就是拖。当时群情愤慨,但舆论毕竟是股“软力量”,虽一时很可畏惧,时间一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开了,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参与此案而被捕的重要一点的人物就是师长谭温江。孙殿英出任安徽省主席之前,他的参谋长提出,我们既与中央(指蒋介石)对敌,“法律已无遵守之必要”;他建议孙殿英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