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第2/4 页)
,就算盆满钵满,钱库充盈,也难免饱偿“守钱奴”之讥。
从这点上看,中国一些地方的政府,不妨向加拿大的同行们学学怎样花钱。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12月11日,发生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针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办公机构和宪法委员会办公新楼的恐怖袭击,造成数十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和重大经济损失,其中,中国工人死一人,伤七人。
事情已过去几天,但这位不幸丧生、在异国他乡尸骨不全的中国同胞,至今连姓名都无人知晓,唯一所能知道的,是他属于承建阿尔及利亚宪法委员会办公新楼的中建公司工地,是35岁的副经理,而这条消息也是媒体通过使馆间接了解到的。据中建公司新闻负责人黄太平称,不公布死者伤者的姓名、身份,是“以免引起不必要恐慌”。
中建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经营多年,仅中建八局就有员工近万人,项目数十个,他们的妻儿老小此时此刻,无不为自己亲人的安危提心吊胆,笔者2004年初从阿尔及尔回国,航班起飞同一时刻,机场内发生恐怖爆炸,在国内的父母心急如焚,直到我平安出现在电话线一端方长吁一口气,将心比心,直到此事尚不肯公布死者伤者的详细资料,究竟是避免、还是加剧了“不必要的恐慌”?
事发后,中建总公司驻阿负责人郑学选先生请大家放心,因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并非中国人”。听完此话,恐怕大家更无法放心,因为“9。11”的几千受害者,西班牙和英国恐怖袭击案的死难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也并非“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此番致死致伤的8位中国同胞,甚至遭受物质和人员损失的中建自己,也并非“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但他们仍遭到了无法挽回、令人痛惜的损失。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敌人,恐怖活动猖獗的地方,就是对任何和平工作、和平生活的人或组织构成威胁的地方,任何人都是这些丧心病狂者的袭击目标。因此,任何一个想在这些地方开展业务的企业,都应预见到这种威胁,事先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之时,事后做好善后,补牢于亡羊之后,惟如此,逝者的血才不至于白流,同样的事件才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造成重大损失。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工程和利益日益增多,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致死、致伤恐怖活动也与日俱增,他们中有些是“非袭击目标”,有些却是恐怖组织直接针对的对象。前者虽防不胜防,但哪些地方是热点、是恐怖袭击多发地带,却并不难事先研判,也并非不能就此采取相应防范、或回避措施;至于直接针对中国项目的袭击,则更不难判明,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有关方面和企业却长期忽视这方面的工作,甚至恐怖分子袭击威胁已赫然公布数日,从事发国传回国内的市场分析,仍对一触即发的风险不着一字。逝者之逝,令人痛惜,而这种牺牲如不能及时唤醒有关方面的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今后更多、更大的牺牲和损失,就会加倍令人痛惜。
恐怖主义是和平和发展长期的敌人,而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也将是长期性、战略性的,在这样的局面下,恐怖主义之于中国非洲利益间,就不存在“井水不犯河水”的可能,既要确保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又要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关方面就应具备和恐怖主义周旋的心理准备、勇气、能力和艺术,而不应再抱有蒙混和侥幸的心理,自己的利益,自己不去维护,尚能乞求何方?
非洲是充满机遇的地方,这一点自“中非峰会”以来,经过各方面的热烈鼓吹,已渐渐为国人所熟知,但非洲同样充满风险,却在媒体、有关方面有意无意地忽略下,被社会所忽视,其代价便是生命和财产一而再、再而三的损失,从尼日利亚到埃塞俄比亚,从苏丹到阿尔及利亚。前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将使后人复哀后人,到了正视这个问题、并提醒需要提醒者的时候了。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业绩百世流芳”,安息罢,愿你的离去,能唤醒更多的人
………【法兰西文化已死?】………
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恐怕没有任何比法国人和美国人更称得上冤家的一对了,这不,11月21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一篇署名“唐。莫里森”,声称根据格兰特。罗森博格报道稿写成的文章,就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居然是“法兰西文化已死”。
这篇长达4页的文章火爆刺激的绝不仅是一个标题。
文章一开头就借深秋的天气形容法兰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