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3/4 页)
偿转让。这些偷渡客从事的一般是“正经差事”,但一来他们本身不具备合法身份,二来用工单位同样不具备雇佣他们的资质,因此也是违法行为。在非洲中间商聚集的东莞、上海、北京,和主要进货地余姚、义乌、淄博等地,都不同程度存在黑人偷渡客可资利用的温床。
也有一些非洲偷渡客因种种原因,被诈骗集团所利用。非洲一些国家的犯罪团伙十分猖獗,如尼日利亚专事金融欺诈的“419骗局”,以伪造金融文件欺骗融资,还有一些团伙采用假购销合同或“钓鱼”等方式欺诈出口厂家,甚至还有赤膊上阵,在市面上直接欺骗市民的,这些非洲诈骗团伙往往喜欢雇佣容易控制的“同乡”偷渡客打前阵,这些人一心求财,十分卖力,要价也很低廉,一旦出事,他们往往成为被牺牲的炮灰。
当然,也有一些非洲偷渡客卷入贩毒、盗窃、抢劫等恶性犯罪案件,但所占比例应很小。
由于生活习惯差异大,语言不通,加上“洗白”和“落户”无望,无需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往往只能选择在“同类”的圈子里混迹,只有极少数胆大而又有一定专长者,才敢冒险混入诸如风情餐厅之类场合打工,他们的收入自然高得多,但被发现的概率也自然大得多。
因为打工渠道并不顺畅,意在求财的非洲偷渡客往往无法达到当初期望值,也难以在故土形成榜样效应。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偷渡来华的非洲人仍会越来越多,当然,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和北美,仍将是非洲偷渡客目的地选择的主流。
………【信任是维和的第一步】………
作为联合国蓝盔兵赴达尔富尔维和的先头部队,135名中国工兵已于11月25日抵达南达尔富尔省首府迪亚拉,开始履行维和使命。
由于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当地民众久久悬盼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派遣问题久议不决,旷日持久的拖延不仅给当地民众平添苦难,而且一度令某些国家、组织和个人将此归咎于中国“不作为”,如今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中国蓝盔兵率先到位,其意义自不待言。
但达尔富尔问题由来已久,条件之艰苦、矛盾之复杂、维和任务之艰巨不必说,中国蓝盔兵还未到达,两大反政府武装之一“正义与公平运动”(JEM)就发出威胁,反对中国维和部队到来,其发言人伊布拉希姆不仅声称“欢迎中国以外的国家维和”,而且含沙射影地表示“没有说要袭击中国部队,也没说不会袭击”,表达出明显的敌意。就在中国部队抵达前不久,该组织袭击中国在苏丹油田并劫持多名工人;今年10月1日,非盟驻当地维和部队遭到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的大规模袭击;今年早些时候,由于经费匮乏,塞内加尔不得不暂时撤回维和部队,加上关于维和部队构成、安排和时间表的谈判一拖再拖,另一个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军”(SLA)更直接对维和部队的组成表示反对甚至一度声称退出和谈……这一切都表明,中国蓝盔兵在达尔富尔的维和使命,前途面临着重重坎坷。
撇开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不谈,达尔富尔维和问题之所以迟迟不能落实,关键在于冲突各方由于长期冲突和隔膜而互不信任;如今联合国维和行动千呼万唤始出来,两个反政府组织却又横生枝节,最本质的原因仍是缺乏信任,即不相信中国蓝盔兵能不偏不倚地维和,认为中国部队的到来,会让他们吃亏。不管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形成这种认识的背景是什么,都不得不承认,信任问题不解决,维和使命必将遇到更多困难。
包括中国部队在内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来到达尔富尔,目的是“维和”,即确保冲突各方停火的有效性,确保当地和平局面的延续,蓝盔兵所代表的是联合国,所扮演的是不偏不倚的“裁判”和“使者”角色,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关键的第一步,就是获得包括冲突各方在内的当地各界人士信任,就是让他们相信,蓝盔兵是公正公平、无党无偏的,不会拉偏架,更不会成心让谁吃亏,目的只是还当地以久违的和平。作为此次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先锋,中国蓝盔部队所担负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就更需要尽快赢得冲突各方和当地民众的心,赢得他们对自己“裁判”、“使者”身份的信任和认可,这就需要全体官兵以极大的耐心,细致的工作,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和甘受委屈的肚量,在当地站住脚,并尽可能获得各方各面的接受,这当然很难,但非如此不足以完成历史使命,不足以确保达尔富尔的和平。
达尔富尔问题错综复杂,国内、国际势力盘根错节,相互影响,要成功达到让中国维和部队取信于各方、取信于当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