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议方的商业底线,还有至关重要的关乎公平正义的因素,如劳工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消费者的安全问题。国际贸易背后的理论支持是,它必须惠及双方国家或未参与贸易的其他国家。这一理论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18世纪关于贸易的相对优势的著作中提出的。他强调说,贸易应该对双方均有益处,因为它能够耗费更少的人力工作时间和资源以创造更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但是李嘉图的著作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所有贸易中任何一方国家内的所有相关公司都平等地在该贸易中受惠,或者,整个国家都必须受惠。在交易各方的任何国家内,都可以有赢家和输家。
当大多数经济学家还都在仰赖李嘉图的著述,其中许多关于相对优势获益的理论已经被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现代世界摒弃了。资本、观念和劳动技能的跨国自由流动使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日趋衰减,国际贸易必然带给双方利益的说法也不再具有必然性。在李嘉图的时代,意大利能够制作出更好的鞋子,因而把它们出口到世界上去;然而今天,其他国家的人就没必要再从意大利进口皮鞋,他们自己可以学会制鞋技术并且在国内生产,无须跟意大利做买卖。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信誓旦旦地说,国际贸易必然会给一个国家带来好处。但是从经验论的角度来看,这一点从未得到证实。最近,一项本书作者所作的研究得出结论,一旦将更重要的因素——诸如私有财产权、国内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纳入分析过程,国际贸易在预告各国的获益/富裕程度上已经相对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里,奥巴马最为关注的是那种耗占美国就业机会并打压美国职工工资的贸易。最主要的是与那些由于生活水平低而具有很低工资结构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它们包括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以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东欧、东南亚与大洋洲等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请认清这一点,这种贸易并非如某种李嘉图式宏大蓝图所规划的那样——他们制作更好的鞋子而我们制作更好的计算机芯片——飞速发展的。不,这种贸易出现的原因是因为那些国家是如此贫穷,生活成本如此低廉,因而拥有工资远远低于美国的工资结构。那不是什么相对优势,简直就是绝对优势——低工资。由于这些相对很低的工资,这些发展中国家可以用比我们低廉的成本制作鞋子、服饰,甚至电子芯片。假如有任何相对优势来保障贸易,那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输出的速度远远高于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是只要他们的工资比我们的低,就没有什么能阻止美国产业最终统统向海外转移。事实上,那正是我所预料的,在发展中国家生活成本和工资水平提高之前,这种贸易就肯定要发生。
而且,近期内它不会停下来。转移到海外的职业不仅仅限于低技能的制作工种;互联网就可以让发展中国家的高技能的工程师、会计师、医疗技术人员以及计算机编程人员直接在全球范围竞争相应职位。如果你是美国的一位计算机编程人员,年薪12万美元,你很可能注意到你所在领域中许多职位正被输出到印度,而那里的编程师每年才挣3万美元。你可能满心希望把更多的编程工作派放到印度最终会致使工资升高,进而保住你的收入水平。可是,你别指望了。无论有多少编程工作被输出到印度,那里的编程师永远只能挣到美国同类工资的1/4左右。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2)
这不是因为他们与美国同行相比创造性较低,而仅仅因为印度的生活成本较之于美国的生活成本低得多。事实上,相似生活层次在印度的开销比在美国的开销至少要少出75%。因此从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角度看,3万美元的印度工资几乎等同于12万美元的美国工资。反映在印度的低工资上的这种生活成本的优势,不会在近期很快消失的。
你看,印度的编程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拼命工作,按照自己的意愿尽可能提高创造力,但是,在整个印度人口都脱离贫困并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和较高的工资结构之前,印度的生活成本不会发生增长。编程师在印度的生活成本并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由他必须支付给他人——那些为他工作和向他提供食品、衣物和住房之类的人们——的费用决定的。底线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美国所具有的工资优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奥巴马对此了如指掌。他知道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但他也清楚,国际贸易并不一定对各方都有益,而且也不一定对各方都公平。美国是一个有法律、有原则、有边境的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