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也高达187%,这样的扩张速度是让很多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包括之前在中国一直占据造纸行业老大的晨鸣集团,也对此感到吃惊和震撼。仅2005年一年,玖龙纸业就扩张了一倍多,在玖龙纸业2005年这样的扩张速度下,晨鸣产量第一的位置早已被玖龙所取代。
第六章 香港上市(2)
张茵对自己高速扩张思路有这样的看法:“中国的造纸行业一直是一个朝阳行业,一直供不应求,这个行业这样的状况可以一直再延续10年。我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牛卡纸大王。”
玖龙纸业2004、2005财年的总资产负债率均高达79�5%。一般企业的流动资产(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的总和)要比流动负债高出一倍,因为存货和应收账款不见得能及时、足额地变现。而2005财年末玖龙的流动资产竟比流动负债少20亿。也就是说,一年内必需偿还的债务比可以动用的资产多20亿!
通俗的解释就是,如果2006年6月30日前没有得到股权融资,公司将不得不变卖固定资产——卖掉土地、厂房、楼宇、设备或出让整座工厂……玖龙纸业将受重创。
上市融资迫在眉睫。
上市——生平最惊险的一跳
2006年3月3日,张茵迎来了她创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天,玖龙纸业在香港主板上市,首次公募计划发售10亿股,发行价为3�4港元,获得了577倍的超额认购,募集资金34亿,这在民营企业IPO案例中是绝无仅有的“大盘股”。挂牌当日收盘价为4�75港元,较发售价上涨39�7%,成交24�25亿港元,为当日港股最活跃的前20只股票之一。
值得一提的还有,香港大富豪恒基老板李兆基、新世界掌门郑裕彤以及嘉里建设主席郭鹤年三人以私人名义,合共投入4�68亿港元巨资认购了张茵1�37亿的新股。老牌富商看好玖龙股票潜力,三大亨的参与无疑提升了玖龙纸业的国际形象,令市场信心大增。
据当时来自意大利《晚邮报》消息,意大利18家金融机构争相购买了玖龙纸业2000万美元的股票。到招股结束时,玖龙纸业的国际配售部分获得了10倍超额认购,公开发售部分更是获得了500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达1958亿港元。
“国际投资者争相追捧玖龙纸业,这在当时还给本土纸业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意义,提升了它们的盈利空间和投资环境。”业内人士分析玖龙纸业上市时的影响时认为,“很多发达国家的纸业生产和销售均趋于成熟和饱和状态,增值潜力不大,但我国的纸业消费总体水平还很低,故而玖龙纸业的上市,让本土纸业公司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
玖龙纸业上市几个月后,股价稳步上升,特别是2006财年利润劲升350%,达13�75亿的业绩披露后,股价更是冲破9港元,公司市值达374亿港元。张茵也因此以其时27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首位,以炫目的姿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资金链绷断前三个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张茵完成了生平最惊险的一跳。这一跳,使玖龙纸业的总资产负债率从187%一举降为48�7%,流动资产一夜之间大大超过了流动负债。
由于玖龙的表现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认同,在上市后不到半年的时间,玖龙纸业就成了“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环球指数、标准指数的成份股,并加入了香港恒生综合指数。
玖龙纸业凭什么能取得这么令人瞩目的成绩?后来,张茵在总结玖龙纸业成功上市的原因时说:“造纸行业自身的成长性;以中南为基础庞大、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玖龙管理层前瞻性的发展眼光、专一性的经营理念;超前的环保理念;完善的管理和配套服务以及规模效益是玖龙上市时获得投资者认可的重要原因。”
第六章 香港上市(3)
成功登陆海外资本市场,打开大规模股权融资通道,盘活了整个玖龙纸业的资产结构,为它的价值链增添了重要一环。资本市场持续融资渠道通畅,银行债权融资能力恢复,源源而来的资金对于推进玖龙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地缘政治理论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全球。在商业上也是如此。
如果张茵旗下的资产只是从事牛卡纸制造的玖龙纸业,那么,它根本不会让香港资本市场产生兴趣。投资者眼中所见,绝不仅仅是玖龙纸业,而是站在它背后的美国中南公司。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