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页)
了算。再说一年的事情,她一定可以找到证据的。
一咬牙就应了下来,“好,一言为定。”
“击掌为誓。”
宽大的手掌几乎能把夏雪芽包紧,十指相错,击掌声久久的回荡在屋子里。
作者有话要说:庐山云雾
相传,庐山种茶始于汉代,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徒便结舍于庐山。当时全山梵宫僧院多到三百多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崖登峰,种茶采茗。东晋时,庐山成为佛教的一个很重要中心,高僧慧远率领徒众在山上居住三十多年,山中也栽有茶树。唐宁两代文人墨客多有赞颂之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庐峰结庐 而居,亲辟园圃,植花种茶,诗云:〃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宁代诗人周必大有〃淡薄村村洒,甘香院院茶〃之句。
后来,明太祖朱无璋曾屯兵庐山天池峰附近。朱无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匡庐之山,真是云的故乡,云的世界。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时而像浩瀚的波涛,时而像轻盈的薄絮,整个庐山都沉浸在那朦胧飘渺的云雾中,〃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一如太虚纪境。因而,有云雾茶之名,〃雾芽吸尽香龙脂〃,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也使叶芽保持鲜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第66章 逼婚(三)
刚刚是在气头上火气很旺,根本没有想这么多,等到现在冷静下来了再去想,才发现自己刚才有多少的鲁莽。
夏雪芽有些不安的走回了碧云天,本来卫寒声是要送她回去的,被她以何氏为挡箭牌给推了。
她到底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何氏?
夏雪芽站在门口徘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要是何氏知道她是为了找证据才嫁过去的,她肯定不会同意毁了自己的亲事。
但要是不这么说,何氏又怎么会同意让她嫁给卫寒声呢?
一直徘徊着不知该怎么办,门就吱嘎一声打开了,“二姐姐你去哪儿了,可算是回来了,可把我们担心死了。”
夏苦劳不知道是不是被夏慧明做过思想工作了,脸上的沮丧没了,满是关切看着她。
夏雪芽的心上一暖,便是为了夏苦劳她这亲也得结。
“诶,我去找了你们沈先生,他说没事的,让你安心的备考便是了。”
夏苦劳也没有大喜过望,而是小心的问,“是沈先生说的吗?怎么突然就变了卦,二姐姐你先进来再罢。其实沈先生也有道理,我今年还小,便是再隔一年明年再去也是一样的。”
“傻孩子,哪有一样的道理,你今年已经十岁了。现在是县试然后是乡试,我们还等着你光耀门庭的,不要听别人的闲话,咱们自己努力便是。”
夏苦劳这才笑了起来,拉着夏雪芽,“好,我都听二姐姐的。”
果不其然,第二日孔知县就派人给夏苦劳送了名帖,三日后参加考试。
离那日有隔了两天,夏雪芽还在想怎么还没有动静的时候,一名稀客到了夏家。
家里只有何氏和胡妈妈在,孔夫人进院子的时候还颇为嫌恶的挥了挥袖子,“真是不知道老爷是抽了什么风,便是给恒儿纳个妾,不用取个这样不登对的女子吧。”
胡妈妈听见动静走了出来,“请问找谁?”
“真是没有眼力劲的奴才,这是知县夫人还不快见过。”
“老奴见过知县夫人。”
“行了,起来吧,你们家夫人呢?”
“回知县夫人的话,我们夫人身体不佳不能见风,这会儿在屋内,我这就去禀。”
何氏听说孔知县的夫人来了,有些惊慌,难不成是芽儿又出了什么事不成,怎么来的这般的突然。
“快些给我换个衣裳,算了算了。不能让知县夫人久等,你扶我出去罢。”
“不用不用了,我知道夏夫人你身体不适,还是我进来说话便是了。”
“诶,怎么敢这么的麻烦夫人,胡妈妈快给夫人搬椅子。”孔夫人和孔知县颇有夫妻相,脸都圆的很丰满。
何氏诚惶诚恐的应了一句,之前夏毛尖在世的时候,何氏也算是参加过一些聚会的,不算没有见识的人。
但是夏毛尖的事情给她太大的打击了,这会儿看到和官府有关的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