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告太平’三字,实在含义模糊,要看他对谁说,在什么情势下说。”
“他对本帅说呢?”
“那是求大帅给苍生以太平。”
“荒唐!”朱元璋道,“天下不能一统,太平何来?天下若要一统,又哪能避得了兵家之争?”
这时,朱元璋身后一个青年将领,大约二十岁左右,说:“如是兵家之争不可避免,也当以少杀为好。舅父如能以天下苍生为念,谁会不趋之若奉?何谈一个周颠?”
立即有好几个人齐声叫道:“好!”
这个年轻将领,便是明朝早期著名的儒将李文忠。他十九岁为将领兵作战争,这一年是二十一岁。
朱元璋斥道:“糊涂!兵家之争,论的是胜败,谁去论多杀少杀?”
朱元璋责他侄儿,众人倒真不便多说。众人沉默下来,朱元璋催马进城,众人随后而行。
常遇春道:“请教军师,这疯僧为何叫我常九年?”
刘伯温道:“既是疯僧说的话,将军何必记在心上?”
常遇春摇摇头,不再多问。众人进城,暂且住下。朱元璋忙于事务,也就逐渐淡忘了周颠。
可是,周颠没有淡忘朱元璋。朱元璋刚回到建业城(即应天,今南京),在城门口又遇到了周颠。
“告太平!”周颠拦在军前大喝、怪笑。
朱元璋下马上前,作礼道:“大师来了,请和元璋进府共饮一杯叙谈。”
周颠摇头道:“吃人口软。喝酒的事就免了吧。”一句话说完,他又怪笑起来,大喝道:“告太平!”然后,轰然笑着,飘然而去。
朱元璋瞠目结舌,不知这周颠如此大喝怪笑,究竟是什么含义。
这以后,朱元璋每次从王府进出,时常遇到周颠等在府外,大喝几声“告太平!”然后便怪笑着飘然而去。
有一天,朱元璋又遇到周颠对着他怪叫“告太平!”朱元璋忍不住了,喝道:“周大师如此对本帅颠三倒四地大喝怪叫,反复多次,总该有个理由吧?”
周颠笑道:“理由?告太平就是理由!”说完就欲离去。
朱元璋大怒,立即命令人道:“与我拿下!”
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心中比谁都明白这神仙是怎么一回事。早年郭子兴的两个公子嫉妒他,在酒中下了毒要毒杀他,在赴郊外去的途中,朱元璋遇到天上飘来第一朵彩云,他便装神弄鬼了。他先是假作听到有人呼唤,驻马回答,然后便下马跪在地上肃然倾听。然后故作惊诧道:“神啊,有这等事么?”然后叩了几个头,便起身对郭子兴的两个公子道“二位兄长既约朱元璋出来宴饮,为何却在酒中放毒?”郭公子大惊道:“谁说我二人在酒中放毒?”朱元璋厉声道:“空中神明指示,说你二人在酒中下了毒,宁有错么?”折马回城而去。
朱元璋十分清楚神权对世俗之辈的威慑力量,所以对神假作恭敬,据为己用,以成大事。如今周颠装神弄鬼弄到他头上来了,他可不信这个邪,一怒之下,便喝令将周颠拿下。
周颠拍手笑道:“妙!妙!妙!告太平喽!当真该浮一大白!”
朱元璋一怔,随即喜道:“来人,取陈年老窖来,与周神仙喝!”
于是,有人搬来了一罐陈年老窖,拍敲泥封,连斟三大碗,让周颠喝。
周颠大喜,毫不客气地端起酒碗,就往腹中灌去。一口一大碗,眨眼之间,已经连喝了三大碗。
周颠笑道“多谢元师!告太平喽!”
朱元璋已经下决心要以酒灌倒周颠,或者干脆便灌死了他,以绝后患。当下笑道:“周神仙海量,斟酒侍侯。”
军士又连斟了三大碗。
周颠笑道:“这老窖的酒力好雄浑!在下只怕喝不完这三大碗了。”
他口说喝不完,可眨眼间,这三碗酒又倒进肚中去了。如此连喝了十二碗,周颠已现醉态。
朱元璋令道:“斟酒!”
周颠挥手道:“别……斟了……和尚……不胜酒力也……”
朱元璋道:“原来你也有不胜其力的时候么?众军土,灌!”
众军士得令,三四人上前架住周颠,一个军士以碗强灌周颠喝酒,另一个军士则专管斟酒,有人又去抱来了一罐,一罐酒内装有二十五斤。
周颠仙半推半就,在众军士的灌酒下,将一碗一碗的酒吞下肚去,片刻工夫,已将一罐酒吞了个干干净净。
朱元璋大惊失色,这一罐可是二十五斤啊!而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