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页)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喔!”忽必烈听着听着,突然失声大叫起来,说:“我想起来了,子聪和姚枢都给我讲过这首词,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大宋朝苏轼苏东坡的《赤壁怀古》。”
忽必烈能知道这首词是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很是出乎董文炳的意料,既惊讶又高兴,说道:“不错,王爷好记性,是苏子瞻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董文炳说着,又情不自禁地念了起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董文炳念到这里,指着气吞山河的滚滚江流,激动地说:“不亲临其境,是绝对写不出这样好词的,也真切地体味不出词中的磅礴气韵和深远意境。真是如诗如画,好景好诗啊!”
忽必烈了解董文炳,大战将至,他是绝对不会安闲地在这里欣赏景色,谈诗论词的。便不无深意地对董文炳说:“董将军,本王感断定,你在这里所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你肯定还看到了对岸宋军的坚固工事。你来这里,不是单单为了欣赏长江的美景吧?”
董文炳故意装成轻松自在,洒脱飘逸的样子,说:“怎么不是?常年征战,难得有今日这样安闲,赏赏美景,悦目爽心,很是难得,很是惬意啊!”
忽必烈点着他的脑门儿,说:“嘿嘿!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本王。我知道,渡江的计策你已经考虑得###不离十喽!”
说到这里,忽必烈蓦地想起南宋沿江制置司的那张劳什子文告,对董文炳说:“诶?文炳,依你之见,宋军那张秘密文告,是不是他们在诈我们,故意给我们制造混乱,使我们找不到最好的渡江地点?”
董文炳蹙眉凝思,摇了摇头,说:“我看不像。”
忽必烈说:“为什么?我们还没选定渡江路线,他们怎么会先知道呢?”
董文炳说出了他的看法:“我观察过两岸形势,发现阳逻堡是最适合渡江的地方,这一点宋军不会不知道,他们害怕我们在那里过江,所以,特意发此文告提醒和告戒宋军加强防范!”
“喔!”忽必烈恍然大悟,颇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兴奋地说:“言之有理!你的分析太对喽!宋军这张不打自招的告示,正好为我们指出了渡江地点!本王一直为渡江地点选择何处犹疑不决、琢磨不定,哈哈!没想到,宋军却帮了我的大忙!大概这就是吉人自有天相!本王就遵照南宋沿江制置司的指示,取道黄陂,从阳逻堡渡江!宋军怯战厌战是有了名的,本王相信,此举定可大获成功。”
董文炳见忽必烈对宋军实力和可能遇到的顽强抵抗估计不足,便说: “这话虽然不错,但目前宋军远非不堪一击。何况……喔,您看,对岸碉堡林立,工事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很显然,他们已经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最难对付的军队不在于他有多么强大的兵力,而在于其有无足够的准备,有准备的军队才最难对付。他们肯定会凭借长江天堑,做拼死的顽强抵抗!”
忽必烈觉得有道理,连连点头。
董文炳进一步分析说:“从双方所处位置看,他们在暗处,地形熟悉,又以逸待劳。而我们从江面进攻,完全暴露在明处。他们对我们了如指掌,而我们对他们却两眼一抹黑,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弄不好,很容易成为他们的靶子。所以,我们绝不能正面强攻,更不能摆开决战的架势大张旗鼓地进攻。”
忽必烈问:“依你之见,应如何进攻才好?”
董文炳说:“依末将之见,应采用出其不意突然偷袭的办法,打乱他的阵脚,趁其懵懂慌乱无措的时候,大军一齐渡江,全线压上。这样,我们便可由被动变为主动,而宋军则由主动变成为被动。”
忽必烈非常高兴,说:“好!这计谋太好了!”
当即决定由董文炳挑选最忠勇强悍的战士,组织和训练一支行动迅速,反应快,应变能力强,善战而不怕死的小分队。届时像一把锐利的尖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行登上南岸,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宋军面前。势必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慌手脚,内部大乱,甚至失去控制。乘此机会,大军迅速进发,宋军必败无疑!
董文炳领命,积极准备起来。
同时,忽必烈下令征集、制造舟船舢板,让部队在河湖支流进行乘船、水上厮杀、水上自救、登陆等水上作战训练。北军不善水战,训练进行得很辛苦,也很艰难。
正在忽必烈雄心勃勃准备渡江时,却从蒙哥大汗率领的西路军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