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部分(第1/4 页)
�严鹿倥郏�俣然叵纭�
西湖边,钱谦益与柳如是,又开始了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顺治五年,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老年得千金,钱谦益喜不胜收,更加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小家庭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一年,一件飞来的横祸,又落在了钱谦益的头上。他的门生黄毓琪,因写诗讽刺清廷而受责,事情竟然连蔓带枝地牵连到钱谦益身上,他被总督衙门捕入了大牢。
丈夫的性命危在旦夕,产后卧病在床的柳如是挣扎着起来,冒死上书总督府,要求代夫受刑。
总督府感其诚心苦意,又查证钱谦益确无乱上之举,便将他放了出来。经历了四十天牢狱之苦的钱谦益,无惊无险地度过了劫难,更加看破尘世,对柳如是也更加敬重了。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
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着家产之事,那些人与她纠缠不休。
丈夫去了,她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柳如是,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遁龙桩,看上去是黄澄澄的金柱子,上面镶有三个金圈,可以自动将敌人捆在金柱上,用金圈扣牢,无法逃脱。
高峰跟柳如是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柳如是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柳如是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八十四章 名将洪承畴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柳如是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清朝的洪承畴。
洪承畴,生于1593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美乡人。
崇祯四年,任陕西三边总督,于陇东晋西追剿义军。
七年,授兵部尚书,总督关外五省军务。
十一年,率部于潼关南源大破义军,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
洪承畴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十二年,洪承畴又授蓟辽总督,成为明末重臣。
崇祯十三年,清兵包围锦州,边关告急。
十四年,洪承畴授命率八总兵十三万军队,一年粮草,出山海关驻镇宁远,往救锦州。
因兵部尚书陈新甲、张若麟从中作梗,洪承畴难以从容布阵。加上粮草被劫又无援军,兵无斗志。总兵王朴率部先逃,各军纷纷奔命,又遭清军伏击,损失惨重,退守松山。
被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粮尽援绝,因叛徒出卖,洪承畴被俘。
洪承畴被送到盛京,“只求速死”,且绝食七日。
眼见明廷政治腐败,无可挽回,又看到清廷勃勃兴起,两朝之君襟怀两样,以清代明,大势所趋。为着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减少生灵涂炭,他才决心为清廷统一华夏效力。
据说,洪承畴是清朝建国的功臣。
不过,关于洪承畴降清,有人把他攻击为“卖国贼”。
当然,洪承畴到底是不是“卖国贼”,并不是选不选他为名将应该考虑的。
我们应该站在军事领域,来看这个人在军事领域的成就。一个人人品或气节的好坏,是无法否定他军事上的成就的。
况且洪承畴投降的时候,北京已经被农民军攻破,明朝皇帝已经上吊自杀,明朝已经没戏了。
清朝的嘉定、扬州三屠,那是发生在洪承畴投降以后。
至于部分人认为的满清入关后,将汉人杀了多少多少,这不能要求洪承畴未卜先知。
作为一个军事将领,洪承畴确实是明朝末年比较有影响,也很有才华的军事家。
在潼关设伏击败李自成,是他的成名之战。随后,还追剿了其他一些农民武装。
这十年间,洪承畴转战中原沙场,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围歼的战术,使明末农民起义走向低潮。洪承畴为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是明朝末年剿灭农民军的名将之一,与孙传庭、左良玉等齐名,文韬武略远胜过吴三桂、贺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