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4/4 页)
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着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呢!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是班超,我们现在常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他的口语演化而成,反映出他的智勇过人。
他出使西域,以功封定远侯,拜西域都护,扬汉威直至中亚、细亚三十年之久。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儿子班勇,随安恩国入贡的使者回到洛阳,带回他给皇帝的奏章:“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西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见故土。”表达出一种浓郁的叶落归根的思想。
然而奏章送上去之后,三年后朝廷仍不加理会。
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对年已七十、客居异乡的哥哥班超,产生一股强烈的的依恋、怜悯心情,于是不顾一切地给皇帝上书。
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汉和帝览奏,也为之戚然动容。
特别是文中最后两句,引用周文王徐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而更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
两则故事明讽暗示,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任尚抵达任所,班超逐一予以交代完毕。
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宜有以海之。”希望班超对如何治理西域给一些忠告。
班超语重心长的道:“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疏勒时本已有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班昭以她的文采,不但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还打动汉和帝的心,使哥哥班超回归洛阳。她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