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2/4 页)
不久,缇萦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缇萦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缇萦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南宋的韩世忠。
他是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身材魁伟,勇猛过人。
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公元1089年,韩世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勇气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好喝酒、不受约束。
十八岁应募参军,身体魁梧,风度潇洒,双目有神,时而挽三百斤强弓飞马射箭,时而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1105年},西夏扰边。世忠所在部队抵银州{在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御边抵敌。
韩世忠斩将夺关,西夏军大败。经略上报其功,为童贯所疑,“止补一资”。
后又立战功,方补进义副尉。继以功转进武副尉。
宣和二年{1120年},江南发生方腊起义。韩世忠以偏将随王渊出兵镇压,以伏兵击败起义军,王渊赞他:“真万人敌也。”
他又乘势追击方腊至睦州清溪桐,俘获方腊,以功转承节郎。
宣和三年,韩世宗随刘延庆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复被金所掠失地。当时宋军被金兵一击即溃,惟独世忠率五十余骑,抵滹沱河,出敌不意,击败金兵。
又随军击山东、河北小股地方武装起义,以功转武节郎。
宋钦宗即帝位{1126年},世宗升武节大夫,因平息山东淄、青乱兵,迁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奉诏入朝,授正任单州团练使,率部屯于滹沱河。
后来,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被金兵所占。世忠率部赶往赵郡,援守将王渊。金兵到来,攻势凶猛,粮尽援绝,部下劝世忠突围而走,他不许。
夜半下大雪,他命敢死士卒三百人突袭敌营,致敌军自乱,互相攻杀。金兵的主将竟被刺死,金兵尽退,世忠以功迁嘉州防御使。
康王赵构在济州{在今山东巨野县南},金兵大至,约数万人马。时世忠部下仅千人,竟然单人独骑,突入敌营,斩其酋长,金兵大溃。
康王即皇帝位{1127年},授世忠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
韩世宗奏请迁都长安{今西安市},朝臣议论不从。御营建,以世忠任御营左军统制。
建炎二年{1128年},升为定国军承宣使,随高宗至扬州。
金兵攻河南,翟进会合世忠,夜袭悟室营,为敌所败,转战汴州,与翟进有了矛盾。
帝召世忠还,授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军于淮阳{今江苏清江市西古泗水西岸},被金将粘罕败于沭阳{今江苏沭阳县}。
三年,高宗移跸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世忠从海道赶往行在。平苗傅、刘正彦叛乱,高宗手书“忠勇”二字赐,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金兀术将大举南犯,高宗召诸将议移跸于何地,张俊等劝高宗自鄂、岳往长沙。
世忠反对说:“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
帝即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今江苏镇江市}。
兀术分兵渡长江,宋军各路守将皆败,世忠亦退保江阴。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三十九章 女文豪班昭
兀术破临安{今杭州市},帝赴浙东。世忠至行在见帝,奏请于长江上伏兵,截击北归的金兵,帝准奏。遂引兵至镇江,屯兵焦山寺,与金兵大战黄天荡四十八天。梁红玉击鼓阻金兵,使兀术军无法夺路北归。
兀术向世忠求请,世忠说:“还我两宫,复我疆士,则以相全。”
兀术无语。后兀术凿渠三十里出江口,以小舟纵火而遁。
宋军因无风,帆弱而船舰不能行,使金兵北逃过江。
此次战役,世忠以八千兵大战十万金兵,著名于史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