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一、九个元素联手,天下故事全有记叙文的构成元素有九个,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具体为:有形部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无形部分:故事的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发展线;二、你的构成元素,我的保底分数明确了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后,只要简单地把九个构成元素备齐,一篇基本结构和内容不走样,75……80分以上的作文就有了稳定的保障。
练习:
1、 分析P11《记春节文艺晚会》的元素构成。看其九个元素是否齐全,如不齐全,如何补上?
2、 找出你写过的记叙文3篇,看其九个构成元素是否齐全,然后把它们按老师评分的高低排列起来,看看是不是元素齐全的文章得分高?
3、 为什么九个元素齐全,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就不走样,75—80分以上的作文就有保障?
练习研讨:
下岗·放水·构成元素
加入WTO后,不少企业积极与国际接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转换管理机制,使企业出现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其中一个困扰人心的难题就是:对调整下岗的人员怎样安排?
对此,有人打了一个比方:一个水池子,水满了,得放水。放水的办法,大抵有两种:或扒个口子了事,或先挖好水渠再放水。哪一个办法好?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前者虽然简单省事,但后患无穷,不敢说一定会泛滥成灾,但起码是周围泥泞一片,行人叫苦不迭。后者则不同,水有水道,人有人道,各行其所,秩序井然。所以,对下岗人员的安置问题,不可简单地一推了之。
同样,写一篇记叙文,如何组织素材、构造文章呢?
是按自己的感觉随意倒出?或是按传统的六要素一一罗列?还是根据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线、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这九个构成元素,各行其道地描述呢?显然,这个问题与前面的“是扒口子放水还是挖渠放水?”是同一个道理。其实,不光记叙文是这样,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也无一不是这样。
本质特点、构成元素等基本章法是渠,素材是水。
渠道有漏洞,水就会有遗漏,不说泛滥成灾,起码在有漏洞的地方会泥泞一片,按感觉或按传统六要素理论展开故事,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看到流水帐、偏题跑题、结构松散等毛病横溢,防不胜防。而按九个构成元素构造、展开故事,就好比渠道周密无漏洞,素材自然不乱流淌,文章自然不走样!条理清晰,各行其道,稳稳当当得个75……80分有什么稀奇?!
不仅75—80不稀奇,如果知道了这九个元素中,那些是关键要素,文章还能写得更快、更稳、更好,得分还能更高!不信,我们就继续往下读。
07(上) 敏感让我如此关键
构成元素那么多,我怎么知道哪些元素是关键要素呢?
是呀,的确不能只凭各人感觉下结论了。以往,关于要素的争论也很多,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呢?在我们的制胜武器库中,有一个“愈敏感愈关键”的敏感性原理,它可以很容易地帮我们把要素找出来,这个原理如下:
将事物的各元素分别做一些改变,看由此引起的事物整体面貌和最后结果的变化有多大?变化越小,这个元素就越不重要;反之,就越重要;那些处于“牵一发而系全身”位置的元素,它的任何细微调整变化,都会引发事物全局的一系列动荡,甚至导致事物整体方向性的改变,这样的元素就是事物的关键要素。
以上节《吕大爹买帽子》为例,看记叙文九个元素的敏感性如何,并找出要素。
1、改变时间: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或者就发生在昨天,如何?
没有任何问题,没准乾隆爷那时候,这种事情比现在还多。面对时间的变故,除了人物的语言要结合时代做点小调整外,整个故事的面貌可以不受到任何影响。显然,在这个故事里,时间处于附属的地位,不是关键要素。
2、改变地点:假设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你们家附近,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任何一个地区,文章的整体需要推倒重来吗?
不需要,你们家附近肯定有这样势利眼的商人,除了人物的语言可以根据地域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整个故事的面貌仍然不受到任何影响。所以,就这个故事而言,地点起的作用有限,也不是要素。
3、改变人物:在这个故事里,由于“绿帽子”的特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