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页)
熊向晖按照胡宗南的交代,首先起草施政纲领。可是什么叫要比共产党还革命,什么叫不要骂娘?胡宗南没作过多解释、但这个施政纲领的大帽子,盛文建议全称叫《国军收复延安及陕北地区后施政纲领》时,胡宗南当即予以纠正说:“不用收复、光复,那不是革命的字眼,要用解放,这才是革命的字眼。”熊向晖暗自好笑,在胡宗南看来,用“解放”这种字眼,就是比共产党还革命了。熊向晖对此自然是心领神会,他驾轻就熟把彻底实行三民主义作为施政纲领的主旨。传单中包括不吃民粮,不住民房,不拉民夫,不征民车等之类的高调,他明知道这是做不到的事,但胡宗南需要这些。拥护国民党、拥护蒋主席之类的口号,在宣传品中也是少不了的。
胡宗南看了一遍,非常满意,并授权熊向晖在补充定稿后,不需送他审阅,由熊直接交特务头子刘大钧秘密印刷,待战役开始时广为散发。
“七分政治”搞定后,胡宗南指示熊向晖回西安办三件事,一是为他置办一台最好的收音机,他每天要亲自收听延安电台的广播;二是指定几人随同行动,专门从事全文抄收新华社播发的关于陕北战况的消息和评论,全部送他阅;三是由熊随身携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精忠说岳传》等小说。对前一、二条,熊向晖明白,胡宗南是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第三条,他却有点不明白了。他问胡宗南带这些书干什么,胡露出一副儒雅潇洒的神情,说他在下达作战命令后,由军、师、旅长执行,由幕僚人员监核,他只需等着看捷报。在此期间,他便可翻翻小说,闲情逸致,才显出大将风范。熊向晖恍然大悟,不由暗暗发笑。
3月 3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和盛文坐专机回到西安。王石坚是西安《新泰日报》主编,在他新华巷1号家中的地下室里,他安置了一部秘密无线电台。凡是熊向晖送来的情报,他会分秒必争地发往延安。这天晚上,熊向晖将情报送给王石坚后,交代了一句:“胡宗南为了保密,此计划要待部队集结完毕才宣布。此时,他的军长、师长们对这个情报还一无所知呢。”
3月7日,熊向晖跑到王石坚处,说因美军常驻延安的军事联络组赛尔斯上校等人尚待撤离,蒋介石看在美国人的面子上,将进攻时间推迟了3天。
3月8日晚,伸手不见五指。胡宗南带着熊向晖及卫兵,秘密离开了西安,先坐火车专列到潼关。天刚亮,他们又换吉普车去洛川。中午,来到洛川小学,与先期到达的副司令长官斐昌会、副参谋长薛敏泉、政治部主任王超凡会面,组成前进指挥所。
他们的电台刚架好,一开机就收到两条消息:一条是整1军从山西出发,在宜川遭到不明番号的###的袭击,2个团失踪,90师师长何明在河津翻车后大腿骨折;第二条消息是整76师48旅经过陇东合水,在西华池宿营,遭到不明番号的###袭击,1个团失踪,旅长何奇阵亡。
战端没开就丢了3个团,胡宗南顿时傻了眼。
胡宗南的最新动向,熊向晖感到十分重要,必须想方设法报告延安。但是,怎么将这一情报传给在西安的王石坚呢?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违反秘密工作的原则,冒险行事。他将情报用信函的形式写在白纸上,装在印有第一战区司令部长官的大信封内,为防万一,他写了两封,一封写王石坚收,一封寄给了王石坚的朋友潘裕然,请他转交王石坚。
信写好后他命摩托通信员送走。通信员哪知是送给共产党的情报,只知奉命执行公务。
3月 19日上午,胡宗南收到负责进攻延安的整1军军长董创的来电,报告说他们19日清晨占领延安,俘敌5万。
胡宗南得到战斗报告,兴奋得手舞足蹈。他命令熊向晖起草给南京蒋介石的报捷电报。
其实,中共中央在敌人到来之前,机关和部队全部转移了,他们占领的延安只不过是一座空城。
3月 24日,胡宗南到达延安,董刘向他报告战果时,胡宗南挥挥手说:“我不听汇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要到俘虏营去看看俘虏,你在前带路,我们走吧!”
董到一听胡宗南要去俘虏营就傻了眼,他拦住胡宗南,用哀求的声音说:“胡长官,你还是别去了。我对你说实话吧,一个俘虏没抓到,延安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胡宗南一下子回不过神来。
董钊解释说:“胡长官,其实我们是为了你的名声才这么做的。这一作战计划是你和总裁亲自指挥的,你为了攻占延安,费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揣摩作战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