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4 页)
陈东让村长陈大佑当了竹制品加工厂的厂长,村民们还是很信服的,陈大佑当过兵,见过世面,很有能力。在村里很有威信,说出的话村民们愿意听,不然也不可能当了几十年的村长,相信管理一个员工不到一百人的厂会很轻松的。
竹制品加工厂的工资定为2000~2400块钱,每天工作8~10个小时。虽然工资比南湾少了10%~20%,但陈家村竹制品厂招工的消息一传出去,愿意来陈家村竹制品厂做工的村民如过江之鲫,从十里八乡四面八方涌进陈家村,也是,一个月2000~2400的工资不低了。陈家村人年均收入也就5000来块钱,其它村的多一点,但也不会超过1W。
2000~2400一个月,一年就是3W,对于农村一户人家来说,这是一笔‘巨财’。
听到过完元宵才会招工。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们只好失望而回。
不过有精明的村民提着一框框土特产来到陈东家送礼,什么蜜枣、陈皮、酱姜什么都有。
不收又不好,收了人家的土特产最后又不把人家招进厂,这不是扯蛋吗?
这可愁坏了陈国栋和赵宝珠。
陈东让爸妈把人家送的礼物收起来,记下这几户人家,等招人的时候塞进去。
陈东去跟陈大佑商议,首先把陈家村愿意去竹制厂做工的人招进来。
第二天。陈大佑一一去各家各户登记了愿意去竹制品厂的村民。
结果,工人还差了一半多。
陈大佑在陈家村村口贴了张红纸。
说明陈家村竹制品厂过完元宵节后招人。
工资待遇2000~2400一个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
招人条件,优先勒劳的,家庭贫穷的人家,有编织手艺的。
听到陈家村竹制品厂招人消息后,十里八乡的村民过完元宵节后天还没亮就涌进陈家村,有的甚至零晨三、四点就从家里出发,生怕来晚了,竹制品厂招人招满了不招了。
不到半天时间。人已经就招满了。
很多到中午、下午才来的村民,听到陈家村竹制品厂人招满的消息,只能失望而回。
18号,竹制品加工机器在高薪挖角的懂技术的师傅指导下,安装完毕。几十名工人已经就位,统一穿着一套蓝色的制/服,制服上面印着陈家村竹制厂几个字样,厂的标志是一头吃竹子的大熊猫。
一切准备就绪,鞭炮声响起,陈家村竹制品厂开工了。
从陈家村竹制品厂生产出来的竹制产品有两种,一种机器工,陈东联系了通过关系联系了一家竹制品批发商,竹制品批发商愿意收购陈家村竹制品厂生产出来的机器加工的竹制吕。
还有一种是,手编工,陈家村竹制品厂招了十几名有手工竹制品编织经验非常丰富的老人,这些手编工竹制品,也可以说是民间艺术品。
这些民间艺术品,陈东在市里一条民间艺术性很浓的凤凰街道租了家大店面,租金可不便宜,专卖民间艺术品,算是试一下水吧,效果好,推广到其他省市,到全国。
在市电视台,市报纸打了很多广告,将大店面分割成十几块,租给卖民间艺术品的人,很快,这个点子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给出了很多优惠政策,然后由市政/府说服民间艺人将东西拿到民间艺术品店来卖。
很快,就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品在店里面卖,比如说陈家村的手编竹制品,泰和镇的民间剪纸,沣水县的糖画,景德县的手工刺绣,还有蓝印花布,手工木雕,蜡染,宋锦等等。
凤凰街道开了一家民间艺术品店,很快,引起了市民的好奇,纷纷涌进店去看个好奇,出来的时候,笑容满面,手里多了一堆各种民间艺术制品。
反正不缺这点钱,摆在家里,即好看,也给家里带来一点艺术气息。
忙了这些,已经到了20日,学校要开学了。
21日,陈东告别了父母,开车向定海驶去。
车后面坐着三个乘客,胡杨林、赵瑞、赵青竹。
胡杨林跟着陈东去定海,陈东打算让他在《西游:降魔录》里面剧组挂个灯光师助理,摄影助理什么的,学点东西。
赵瑞、赵青竹是分别是两个舅舅的儿子、女儿,亲戚吗?该帮衬还是要帮衬一下。
在一干亲戚中,有一些年龄有些大了,文化水平较低,也不愿出去外面,陈东把他们安排到陈家村竹制品厂做工,活轻松,每个月20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