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獭⒗险约父黾际豕歉杀惆凑招〔嶙由咸峁┑姆椒ǎ��髯派��坠��
在军工生产中,攻克技术难关也像打仗一样,大家一个“碉堡”一个“碉堡”地攻,不断地创造和发明,一步步逼近成功。
工人中有个姓范的小伙子,眼见别人干得热火朝天,他自己也想出了个点子。一天,他提着18磅重的大铁锤,来到村外的野地里,“吭吃、吭吃”地敲打一颗日本飞机扔下的瞎火炸弹,想把里面的火药掏出来后,用它的外壳做炮弹。有的同志发现后,赶忙拉住他责备说:“你这愣小子,你不想活了?”
小范抹一把脸上的汗,气喘吁吁地说:“怕,怕什么?豁上了,革命到底,也要把炸药都掏出来。”
厂领导知道这件事后,立刻阻止了他的行动。
不过,这件事给了张所长和老程他们很大的启发。是啊,敌人的瞎弹到处都是,如果不处理掉,总是一个隐患。如果我们组织起精干的排弹力量,把瞎火炸弹里的炸药掏出来,不但为老百姓解除了危险,造炮弹的原料也就有了。
可这是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它的安全系数呢?
经过大家一番深入研究,终于想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办法,那就是打开炸弹后,放到酒坊蒸酒的大铁锅里去煮,这样,炸药被熔成液体,慢慢从弹壳里流出来,没有丝毫危险。
这个办法传开后,同志们就到处去收集瞎火的炸弹。说也奇怪,那一年,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瞎火的也特别多,也许是日寇最后穷途末路的时候,军火生产已经不再顾及质量了的缘故吧!
这样在根据地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每当敌人的飞机投弹之后,大人孩子都向弹着点跑,炸了的,拾碎片,没炸的,抬回来煮。
有一天,一位老汉背了一麻袋炮弹皮,来到兵工厂住处,一进门便说:“俺从东村找到西村,总算找着咱们的工厂了。”说着提起两个麻袋角一抖,倒出一堆炸弹皮来,足有四五十斤。
这么多废家伙,老汉还有些过意不去地说:“就这一点儿,是俺零星拾掇来的,原想留着打个锄头钉耙什么的,听说这东西能造炮弹,俺就送来了,如今打鬼子要紧啊!”
造炮弹的原材料基本解决之后,工厂的产量也日益提高,开头每月平均生产10发,随着技术熟练,每月逐渐到了30多发。此后又集中力量生产82迫击炮弹,两种炮弹最多时达到月产100多发。 这样,那门92步兵炮在前线就更加活跃了,攻坚打据点,摧毁敌人的“乌龟壳”,大显威风。难怪鬼子也害怕了,在对上级的报告中说:“八路的炮大大的,八路会造炮了……”
说造炮就造炮,兵工部从黄河虹吸工程区弄来一根大曲轴,老程老赵他们将它切断,先做了个炮筒,给那门老炮换了装,紧接着就仿造全套的92步兵炮。
三个月后,全厂同志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硕果,一门崭新的92式步兵炮出厂了。这炮的炮筒是火车的大轴挖成的,座力簧是蓝牌钢打造的,密封甘油,是从蓖麻油中提炼的,一切都是自力更生,一切都是就地取材。炮筒里的膛线,是工人们熬红了眼睛,创造出了拉线杆,慢慢地一道道挖出来的……
这门炮的每一个零部件,每一条膛线,都凝结着工人们的智慧和汗水。
有了第一门炮,第二门就不愁了,这个厂子先后造出了四门炮,这些炮随同我军转战南北,攻城夺镇,立下了赫赫战功。
今天,这四门炮中的老大,已经站在了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虽然它显得那么粗糙与陈旧,然而,它却令人深思,令人振奋,令人骄傲!
第九章
刘邓首长表彰赵章成发明平射炮;霍州战“五虎”,
天皇亲赐山炮落入八路军手中;日军吉田旅团长
假仁索炮遭拒绝
改炮英雄赵章成
1942年4月,山西长子县石哲镇。
这里有一个日军的核心炮楼,约10多丈高,占地百余亩,岗楼外挖有护城壕,壕内有齐腰深的水,壕沟外还设有木桩和铁丝网。炮楼内驻有日本鬼子一个中队,还有一部分伪军。
八路军129师的两个团为了攻占这个炮楼, 已经打了整整两天了,可是由于炮楼火力猛烈,守卫森严,加之楼高墙厚,我军的小炮居然对它毫无办法。尤其是我军装备最多的迫击炮,炮弹发射出去都是抛物状落地,不是打得太远,飞过了炮楼,就是打得太近,落到护城河里或者岗楼前的空地上。偶尔有一颗炮弹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