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部分(第2/4 页)
沟通一下。 husuu 首发
唐小舟暗叫,赵德良这样做,岂不是在和稀泥?温瑞隆来找他,显然是想他
对陈温矛盾表态,寻求支持。可他却避而不谈,只谈具体事情,回避焦点。陈温
矛盾不解决,对于政府工作,会起到相当大的阻碍作用。赵德良难道没有看清这
一点?或者他明知这个情况,却又采取了一种不直接面对的办法?用意何在?
温瑞隆离开,唐小舟也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坐下来后,他开始沉思。
他不相信赵德良不清廷陈温之间的矛盾。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赵德良其实是
在有意回避这件事。在这一矛盾中,他既不支持陈运达,也不支持温瑞隆。想到
这一点,他的脑子突然灵光一现,难道说,赵德良其实是在纵容?
大陆长期有一种认识,觉得蒋介石是个阴谋家,他最大的阴谋手段,就是在
属下之间制造矛盾,并且推波助澜。他之所以要制造矛盾,就是为了掌握权力平
衡。手下那些人,每一个人都握有重权,他们之间,如果不出现争斗,斗争的矛
头,便可能指向自己。不仅仅是蒋介石,历来的帝王将相,也都如此。中国的历
史剧中,历来有忠奸之分,其实在一个朝廷之中,是无所谓忠奸的,任何一个人
,都是皇帝的臣子。阵线分明的根本原因,只不过在于皇帝需要他们之间的矛盾
,利用这种矛盾,才能达成权力平衡。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曾国藩,拥有绝对实力推翻清朝
的统治,然后取而代之。但曾国藩这个人是个死脑筋,受家文化影响至深,没
有丝毫反皇权思想。所以,他杀太平天国的时候,被人称为鬼剃头,但对待满清
皇室,他却不敢有半步越距此外,历史学家还认为,曾国藩和左宗棠,是最应
该成为联盟的,就因为左宗棠以问鼎为暗示,希望曾国藩造反,曾国藩同样以问
鼎作答,拒绝了左宗棠,两人此后便渐渐疏远,甚至有成为政敌之嫌。
这些认识,显然只是文人之论学者之论,而不是政治家之论。曾国藩虽然也
是一介文人,但首先他更是博通古今的大政治家,他考虑问题,肯定是从政治的
角度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他肯定早已经看清,自己如果起来造清朝的反,清朝
确实可以被推翻,但最终是不是由他曾家坐天下,就难说了。且不说清朝当时还
很强大,单是战端一开,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到底会站在哪一边,实在是一
件无法预料的事。至少,他看清了一点,左宗棠和李鸿章是绝对不肯对他俯首称
臣的。这两股力量和任何一股力量联合,自己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如果他不造
反,那么,就势必涉及同左宗棠以及李鸿章的关系处理问题,尤其是左宗棠。他
如果和左宗棠走得很近,满清朝廷的那些官员们,就会睡不着觉,一定会想办法
将他和左宗棠置之死地。他要拥有既得利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和左宗棠
闹矛盾。他们的矛盾越深,满清朝廷心理上就越舒坦。
如果从这种阴谋论来理解赵德良,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唐小舟觉得,赵德良
是一个大器的人,是一个几事以工作为重的人,他不至于也不屑于玩这种小手段
如果不是玩这种手段,那他为什么在陈温矛盾中和稀泥?
更进一步深入思考,唐小舟想到了一种可能,赵德良不能有任何动作,同样
是出于平衡的需要。
如果说官场是海,所有的官员,就是海里游动的鱼。那些科级干部处级干部
,只不过是这个海里游动的小鱼小虾,大鱼只有那么几条,赵德良是最大的那条
,陈运达和温瑞隆都是大鱼。两条大鱼发生矛盾,哪怕是冲突,只要目标不是最
大的那条,那也只是矛盾和冲突,也是可以调和的,可以平衡的。一旦最大的那
条鱼加入其中,就没有平衡可言,一定会出现大的混乱,并且最终导致权力倾斜。
赵德良在江南省建立平衡的政治生态不容易,无论如何,他不肯亲手打破这
种政治生态,相反,他会采取一切办法,维护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