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指辽主)若要战则早来。”石重贵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兵进犯。
公元943年,契丹派后晋降将赵延寿(李嗣源女婿,先娶李嗣源亲女,后娶许王李从益妹妹,即花见羞养女)攻晋。契丹事先对赵延寿承诺:“如果得中国,应该立你为帝。”赵延寿很高兴,表示愿为辽国尽力。然而,赵延寿遭到后晋军民的奋力抵抗,屡战屡败。耶律德光亲率十万兵到澶州城北列阵,与晋军决战。双方一番激战,死伤都很惨重。耶律德光退兵,一路烧杀抢掠。后晋宰相景延广不敢追击。
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大举南侵,仍以降将赵延寿为先锋。当时景延广为晋出帝石重贵所猜忌,出为西京留守,桑维翰代景延广执政。桑维翰畏惧辽军,令诸军后退。诸军恐慌,退至相州城(今河南安阳县)。晋军在相州经过整顿,与辽军决战。将军皇甫遇、慕容彦超、安审琦等力战,辽军败走。赵延寿北还路经过祈州城(今河北安国县),知道城中兵少,围城急攻。祈州刺史沈斌死守。赵延寿在城下劝他投降,沈斌骂道:“你父子走错路投靠外国,还忍心带领豺狼来残害祖国,不知羞耻,反有骄色,怪哉怪哉!我弓断箭尽,甘心为祖国死,决不学你那种行为!”第二天,城陷,沈斌自杀。
晋出帝石重贵知道契丹军已退,亲自统军出发,想袭取幽州。他任用姑夫成德节度使杜重威统率诸军。杜重威是个贪婪残暴、无耻怯懦的将领,已有谋反之意。晋军在阳城(今河北蒲阴县东南)一带与契丹军相遇,杜重威不准部下出击。还是将军李守贞率所部奋力攻击,大破辽军,辽太宗弃车,找到一只骆驼,骑着逃走。诸将请求追击,杜重威又不许,说:“碰到强盗,不伤命已经够好,还想拿回衣袋么?”事后,桑维翰请求晋出帝石重贵惩办杜重威,石重贵说:“他是我的至亲,必无异心,你不要疑忌。”不久,石重贵任杜重威为天雄节度使,罢桑维翰相位。
公元946年,晋出帝石重贵任杜重威为元帅,李守贞为副帅,率宋彦筠、张彦泽、王清等诸军攻契丹,打算收复燕、云等失地。耶律德光率军至恒州,与杜重威军隔河对崎。晋将王清二千人为先锋,渡河击敌。契丹军后退,诸将请求乘势渡河。杜重威已有降契丹的打算,既不准渡河,也不派兵援助王清,致使王清和二千士兵全部牺牲。契丹军包围晋营,晋军粮尽。杜重威和李守贞、宋彦筠密谋降辽。杜重威派遣密使去见耶律德光,要求重赏。耶律德光骗使者说:“赵延寿资望欠高,怕不够做皇帝,杜重威来降,该让他做。”杜重威大喜,决定投降。他命令全军出营列阵,解除兵甲。军士明白过来,全都恸哭,声振原野。
耶律德光领兵南下,派降将张彦泽率骑兵二千先取汴京。张彦泽倍道疾驱,夜渡白马津,自封丘门斩关而入,城中大乱,石重贵只好上降表投降,后被押送到契丹,安置在黄龙府(今辽宁朝阳县内),又忍辱偷生过了十八年才死去。
后晋传二帝,共十二年,至此灭亡。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京城百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为了安抚百姓,以剽掠京城的罪名杀了张彦泽,然后登上城楼宣布说:“大家别怕,我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不过,耶律德光倒是很尊敬花见羞,说说:“明宗(指李嗣源)与我约为弟兄,你是我的嫂嫂。”还封花见羞养子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不过为李从益所辞谢。
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后晋官员召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降将赵延寿也没有当成中原的皇帝,被辽兵带走,后死在辽邦。
耶律德光北归后,留萧翰守汴州。辽兵虽然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辽占领,成为后来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
后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