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堂大笑,即便是忧郁的思慕也止不住笑。诗科见思慕被自己逗笑了,很是开心,于是准备酝酿一声更富力量的叫鸣,可是刚要吸气,就被晗子叫下来了。
“要知道,岩洞之外还有大天地,中国之外还有大世界!我们不要只在岩洞里高鸣,我们不要只在国内呼号,我们要走出去,走向外面的世界!我们要有环球的视野,天地的大视野!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听到你的高鸣!”
“大视野,大高鸣!”等大家出洞之后,在和睦的组织下,孩子们对着远方的山峦齐声呼喊,声音雄浑,草木为之倾倒,晗子听后为之惊叹。
孔爷爷细细观察之中,哭了一场,也在这处被人遗弃的地方,找到很多极为珍贵的东西。一方面自然是破解大家迷信的认识,另一方面发现了这岩洞的诸多功用。他头脑中渐渐酝酿一个想法:如果这能当作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和历史的教室,该多好。而几十年后,情况也正是如此,游客把此处的文字和故事当做教材,细细学习,而那般孩子把它们学进心底。
从洞中出来,大家在山间大吼一声之后,原本已经疲惫的心身,顿时精神百倍。特别是不安的辉子叔急切地想架船前往第八弯的纳西林。
大家准备好了之后,登上了上行的木船,心情怡然。可是一登上船舷,就闻到一股极为浓厚的水味,这水味与岩洞和岩洞以下的水味完全不同,带着一股气味浓厚的自然野性味道。平日里树木被水浸染散发的味道不易闻到,可这时却异常明显。或许这水经过富有文化特色的岩洞之后,被洗涤了野性,变得更富有书香气味,也或许因为情境的力量,改变了人的嗅觉机制,好似在北大百年讲堂闻到书香,而在狐狸老窝(其实没有异味)闻到骚味一般。
一路行来,水明显变清,鱼明显增多,风明显更温柔,人明显更精神。两岸虽没有什么“猿声啼不住”,却很意外的发现一群猴子露着红屁股在河岸洗澡,这让诗科兴奋不已。他立马就想诵诗一首,可没想到若菲却预先警告他“不要露出屁股放屁,做什么诗了!”大家听后,大笑不止,好似诗科变成了在河岸洗屁股的猴子。
随着一步步接近那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孩子的惊异如同井底蛙跳出井盖,迅速上升。大家走着,路上有各色动物在四周留下身影,向人类展示它们的快速敏捷甚至开放等诸多长处。不是从这个刺丛窜到那边的白兔,就是猛然间一飞冲天的野鸡,不是箭一般游走的蛇,就是吊在树梢上开放地露出红屁股的小猴子。那些栖在树梢的水鸟还时不时地落几滴新鲜的粪便,不明者还以为是天降甘露。
不过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那场集体奔跑的壮景,而这类似的奔跑在以后只出现在和睦的梦中。在那场奔跑中,各种动物物种朝着同一方向奔跑,奔向一簇姹紫嫣红,蝴蝶纷飞的鲜花丛。
晗子一路行来,大讲达尔文进化论,提出并解答了诸如“啄木鸟嘴如何形成?”、“蜜蜂本能”、“蚂蚁养奴本能”、“彩鸟为何倒着飞翔”、“眼睛这类精细器官如何进化而来”等极富学术价值的问题。诗科虽有天才的头脑,但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大惊不已。
“大家看那只鸟,背部是什么颜色?”
“灰色!”
“那支鸟飞起来啦,大家看,腹部是什么颜色?”
“彩色!”
。。。。。。
晗子这两个问题涵括了进化论的内核,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因为这个讲述,辉子叔立马在胸前划起绚丽的图画,这自由的创作比当代流行的纹身来富有艺术感染力。多年后,大家每每看见鸟儿飞翔内心便想起这些常识。因为这些话,几个一同探险的孩子走进了《物种起源》,走进了那绚丽多彩的生物学。
然而善于联想和权衡利弊的晗子,在此刻却想起了历史上把达尔文理论运用到社会领域的危险,务必用《互助论》中的思想来做补充,用互助和互援借以形成全面的观点。于是又讲起了白蚁、蚂蚁和蜜蜂互助的事例,借以在孩子心中形成互助的观念,以备今后走向社会之用。
之后,晗子按照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和性的选择》一书中的思想,阐述“人和其他高级哺乳动物之间,在各种心理能力上,是没有根本的差别的,有的只是程度上差异。”的思想,以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为论据取证地,引导大家观察动物在各种情绪、好奇心、模仿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力、工具的使用、抽象能力、自我意识、语言、审美的活动。
孩子们在安全地带,观察到了很多:思慕观察到虎妈妈和一群虎宝宝和谐地嬉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