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拿��希�〉挠Ω檬枪藐肮��
后来李元吉这臭小子,没有随大军南下,而是留守晋阳,他接了李老大的班,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同时还加了个镇北将军这么酷的军衔。
这样,李渊的领导班子就建立起来了。独立的政治、军事组织的创建,为义军西进关中,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李渊还规定:凡是一起参与起义的人,通称为义士。多么鼓动人心的称呼!
另外,还有一项政策,更能体现出李渊的高明之处。
附近,前来归顺的起义军日益增多,其中有一个叫郗士陵的草头王,只带着几千“杂牌军”来碰运气,很不好意思地前来投奔。
一般看到这种队伍,最多给点稀饭吃,给点冷水喝,打两个哈哈,就给打发走了。李渊不,他还相当地重视,相当地器重,引郗士陵为镇东将军,封为燕郡公,置镇东府,让他招抚山东郡县。
真是不敢相信,没饭吃的那么多,在路上随便抓都一大把——郗士陵直后悔,怎么不多拉几支这样的队伍来呢,搞不好,还可以封个宰相做做嘛。
这一新闻迅速被传遍四方,为李渊赢得了爱才如命、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前来投奔李老大的人,更是像赶集一样,忙得李渊登记的册子,都连连告急,印都印不过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誓师!
一时间,“要做官,找李渊!”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人们在路上碰到,问的第一句话,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做了吗?”(呵呵,不要误解,不是做那事。)
对农民起义军,采取招抚政策,吸引他们加入“李家军”,是李渊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他高出对手一筹的高明之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直是李渊的基本策略,这也为日后唐朝的建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后来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也如同一个公司,有时候,收购自己的竞争对手,远比在市场上与他拼死搏杀要好得多。
7月5日一大早,天气很燥热,李渊身披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率领3万将士,打起迎风飘扬的赤白旗,在晋阳誓师。李渊慷慨激昂地宣读了誓文,赞颂杨坚,痛斥杨广,并阐明了起兵的宗旨和立代王为帝的“伟大意义”;同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大军随即启程,向关中进发,留李元吉镇守晋阳,作为义军的后备基地,西突厥的好朋友阿史那大奈,也率部随李渊出征,大军出发,直奔长安。
为了唐朝的建立,李渊带领他的“李家军”,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在太原首义中,李渊还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他虽不及李世民这般锋芒毕露,但在那种环境下,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贬低李渊在晋阳起兵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把这些美妙的光环,几乎都戴在李世民同学一个人头上,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说,李渊实在是比窦娥还冤。
当然,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中,也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他们父子两人,就如同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牛人,一唱一和,同心协力,才有了大唐帝国创立前的一幕幕精彩故事,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拉一个,打一个。
我们的唐国公,就要向长安进军了。他要带领一群满腔热血的“革命者”去创造历史的奇迹!
伟大的唐朝,就这样,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渐渐拉开序幕,露出她灿烂的笑容,并且逐渐变为现实。
前途是难以预测的,可是,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应该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去搏上一搏,让梦想变成现实,因为,命运是你自己去创造的。
李渊和李世民,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让我们时刻紧随他们父子,进行“追踪报道”,一同去开创伟大的唐朝。同时,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个镜头:52岁的李渊,在公元617年7月5日,带领着一群向往新生活的“革命者”,踏上了创建大唐帝国的伟大征程。
这是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满怀崇高的理想,向未来奔去!
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晋阳,李建成、李世民则分别统领左右两军,沿着汾水,一路南下。
不错,有气质!
傍晚时分,大军在清源宿营。
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放牧战马,命令强壮的兵士休息以养精蓄锐。老弱士卒则去砍柴做饭和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