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民更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情感。他的这篇调查报告不仅真实,而且感人。
万里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看了之后,大为赞赏。他拿着这篇调查报告,兴奋地对新华社记者张广友说:“你看看,写得真好!我像看小说似的一口气看了两遍。”
张广友自一九五九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当记者,已有二十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了,他读过也写过不少农村调查,但看了吴庭美的这篇调查报告,也认为“越看越觉得写得好,太重要,也太及时了。”这篇调查,不仅写出了中国农业集体化二十多年来,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小岗村从农业合作化,历经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直到“*”,小岗农民在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中的悲惨遭遇和辛酸的历史,说出了小岗农民的心里话;还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陈述了自农业集体化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受到摧残的严重程度,以致大部分村民逃亡和饿死,并有具体的数据;同时记述了走投无路的小岗农民,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影响下,“冒死抗争”,带头实行包干到户一年大翻身的动人情景。甚至,也还写到了小岗农民包干到户后产生的苦恼和激烈的争论,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农村改革的迫切愿望及其矛盾的心理。
把天戳了一个窟窿(3)
张广友激动地对万里说:“这实际上是一份《中国农村改革宣言书》啊!”
这正是万里日思夜盼在寻找的农村改革的真正的典型呀!
不是么,当他听说肥西县山南区搞起了包产到户,他是多么高兴啊,但是,说到底,肥西县山南搞的其实只是历史上的包产到户的一次再现,并且还是由党的基层组织发动起来的,最后又是到了省委全力支持的;尽管它也反映了农民群众的真实的愿望,一度发展到了十万之众,但正因为它是一种组织行为,所以肥西县委以组织的名义很容易就将它颠覆了。而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包干到户,却完全是农民群众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自发搞起来的,还创造性地将历史上的“包产到户”发展成为“包干到户”,它不仅更直接地表达了亿万中国农民最迫切的诉求,更体现出了今天中国最需要的敢于冲决长期以来极左路线的重重禁锢与束缚,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万里抑制不住激动地对张广友说道:“是啊,这个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很重要,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给予肯定与支持,过几天咱们就去一趟!”
万里来小岗的头天夜里,严宏昌一宿未合眼,鸡还未叫,他就翻身下床了,要妻子早早烧饭,自己在屋里直转悠,心里仍是七上八下。
吃过饭,天才刚亮,他就出门了,又村前村后地转悠了一遍。九时许,村西头终于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远远地他就看到,身材高大,身着草绿色军大衣的万里,在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新华社记者张广友的陪同下,迎着寒风,踏着冻土,大步从村子西头走来。
严宏昌同严俊昌、严立学,同早已聚在村头的社员们,一道迎上去。
陈庭元首先把严宏昌介绍给万里,说:“这就是带头搞包干到户的严宏昌!”
万里握着严宏昌的手,亲切地问:“到你们这里我能随便看吗?”
严宏昌一怔。他有些不敢相信,堂堂省委书记要看一个地方,还要征求农民的意见。忙说:“管,你爱看哪家看哪家。”
万里笑了,说:“噢,那你们和大寨不一样。”
严宏昌又是一惊。顿时紧张起来,心儿直跳。他小心地问:“万书记,我们哪里跟大寨不一样?”
万里于是解释道:“去大寨,只有一个固定的进村道路,由专人引导,按指定的地方去看。碰到岔路口,就会有个牌子,上写:‘行人止步,谢绝参观’。想问问社员,他们不说话,全像哑巴;你想同小孩子讲话,小孩也不敢讲。所以说,你们小岗同他们不一样。”
严宏昌一听,放下心来。原来万里在夸小岗呢。于是说:“在小岗村,你到处可以随便看,随便问。”
万里于是从村西头看起,挨家挨户看。看罢严立付家,又看严立华家,看到家家粮满囤,户户谷满仓,他十分高兴。看到严立学家时,发现屋子里放了一只大箱子,问道:“箱子可以打开让我看看吗?”严立学开了箱子,万里看得很仔细,说:“好啊,讨饭的,也置了家当了!”
这以后,万里从关友江、关庭珠、关友章家一路看下去,最后,来到严宏昌家的小院子里。
严宏昌的家当时还很简陋,也是茅草房,没有像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