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
尽管有人质疑说,引导浙江经济奇迹和制度创新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只是粗通文墨,“可能连叶适、陈亮、黄宗羲等人的名字都闻所未闻,更遑论受浙东事功学思想观点的影响了。”[9]但我相信,重商,重事功,务实效的确是浙江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文化品格。只是,我难以辨别这种文化品格的原动力,到底是事功学派,还是宋代以降的人地矛盾,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30多年前,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在解释《西方世界的兴起》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人口和土地的关系。如前所述,中国的学者在解释浙江经济的繁荣时,也挪用了人地关系的方法论。自宋代始,急剧膨胀的人口导致了人地矛盾的紧张,依据南京大学周晓红、浙江省委党校的研究[10],浙江乐清在1731—1825年不足100年的时间段内,人口猛增了将近两倍,人均耕地却从亩下降到亩,依据4亩地养活一个人的生产力水平,他们除了务实地应对生活的残酷,一粒米一颗稻地谋取生活外,怎么敢玩虚的呢?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发生在2004年。“振兴东北”作为新的政策兴奋点,被中央政府高调提出后,沈阳推出温州节,拉拢温州的商人。媒体传来浙江商人闯关东的新一波热潮。震撼于铺天盖地的报道,我开始了郑重其事的寻访。遗憾的是,浙江商人潮水般涌入东北,只是一场媒体“秀”。真实的情况远非传说中那么振奋人心,即便是此间前往的少数浙江商人,也不是因为“振兴东北”的政策号召。
没有真金白银的利益,道义上再伟大正确的事,也没有哪个浙江商人愿意去干。即便是敬鬼神这样的事,也能折射出浙江人的务实精神。普陀山是佛教圣地,但佛教并没有统领有神论者的头脑。稍稍留意浙江私营企业主敬重的不知凡几的行业鼻祖,从木匠瓦匠供奉的鲁班,到龙井茶商信奉的陆羽,再到鞋匠尊崇的孙膑——名目繁荣的行业保护神,一方面证明毛泽东“中国农民多神论”的正确,另一方面则表明浙江民间社会对神的信仰,是务实的,“有奶便是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绪论:《浙江发生了什么》(4)
浙江人大多不看重不着边际的虚玩意,他们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是名分。2002年,我去浙江解密他们的外贸奇迹,发现私营企业主阶层才是奇迹的制造者,而非海关报表上的国有企业。细察方知,由于进出口权的“公有制”瓶颈,大批量的中小私营企业主,委身于“国”字旗下,纷纷套上红帽子。
红头文件,中央政策,无论它们对自己是如何的不利,他们都不曾梦想着直接去撼动这些高高在上的律令。他们深知自己在国家机器面前的渺小,从不幻想着鸡蛋碰碎石头,而是迂回包抄,阳奉阴违。官人说私营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有资本主义的嫌疑,商人就说自己是集体经济的股份制。“先生娃,后取名”,“先看一看,不下结论”,1980年代以来流行于温州的许多民谚,清晰地洞见了浙江人的避虚就实的“实惠精神”。
从不硬顶,映射出性格指向,不是懦弱胆小,而是工于谋算,遇到红灯绕着走的商业智慧。浙江多商人,多师爷,还多数学家。温州是数学家的故乡。除了苏步青,姜立夫,李锐夫三位当代数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有领导过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谷超豪,领导过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陆善镇等等以数学闻名的温州人。由此推断温州人会算经济账,注重实效,善于算计,难免牵强。事实上,他们在经济利益面前,多的不是精心的算计,而是敢于冒险的勇气。只不过浙江人的冒险,大多体现在商业领域,而非政治。即便冒政治风险,图谋的也是经济利益。
敢于冒险的背面,就是敢于承担风险。风险,可以是家破人亡,也可以是客死他乡。从1980年代被逮捕判刑的温州“八大王”,到前几年在俄罗斯被劫杀的浙江商人,一个个悲惨的冒险,被操着浙江口音的阔绰掩盖了。在浙江,几乎每年都有商人突然从人间蒸发,再无踪迹可觅。访其缘由,多数是经商失败后躲避债主逃往海外。冒险的代价是巨大的,浙江私营企业主在生意上的艰难险阻,远非他们在支票上签字时那么潇洒倜傥。
敢于冒险,就意味着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数数浙江30年来诞生了多少个第一:中国第一个农民包飞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执照;中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第一个私营企业条例;中国第一个改革金融利率;中国第一个跨国农业公司——民主创新领域,浙江人也审时度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