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异性恋卫生工作者很难被同性恋者所信任,仅有少数的医务人员能够与同性恋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黄丹丹正是这样的同性恋AIDS患者。所以他在临终之前一刻还不忘大声喊道:“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黄丹丹是得肺炎而死的!” 黄丹丹的死,难道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艰难的寻找
2001年11月13日,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在北京开幕。 这是一次严肃的大会,国家领导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代表出席了“关注艾滋,付诸行动”的主题大会。 在大会开幕式现场,一个高达6米的巨型“杰士邦”安全套气模娃娃,高高地矗立在大会主席台旁。它的抢眼出现,使现场与会者多少有些另类的感受。 开幕式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作了悲壮而激情四射的发言。他说—— “对整个世界来说,艾滋病的流行仍然处于初期。尽管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才仅仅20年,但仅在此期间,已经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200万人已经死亡。艾滋病已经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还将进一步传播。” “我认为本届大会对全球有重要的意义——理由很简单: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将决定全球艾滋病的负担的大小。如果中国抓住了目前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机遇,在全国范围内,扩展综合的关怀、护理和支持的覆盖面,那么中国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并使其影响减低到最小。反之,如果中国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力度没有得到加强,那么艾滋病的流行无疑将会继续加剧。” 彼得·皮奥特的警示震撼着与会者的心灵。 晚上,会务组特意在中国剧院为与会者组织了一台大型公益晚会——《飘动的红丝带》。这一台节目由中央电视台筹办,并将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排练结束,一切准备就绪,就在此台节目即将与观众见面时,一个意外的事变使晚会策划者们措手不及:晚会重头戏——艾滋病人刘子亮原来决定直面观众,此时却又产生动摇情绪,他怕自己的身份公之于众后给自己刚刚恢复平静的生活增添麻烦,甚至打算立即逃离北京! 如果刘子亮拒绝出席晚会,晚会将会减色不少,而且晚会筹办者此前的一切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对此一突然发生的事变,晚会总导演邹友开则更感不安,因为他心里最清楚为了让艾滋病患者直面观众和镜头的寻觅历程是如何艰难。 这台名为《飘动的红丝带》的大型公益晚会早在2001年初便开始筹办。筹办伊始,总导演邹友开便做出异常大胆的决定:表现红丝带的主题思想,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让参加晚会的明星大腕们争相对艾滋病人做出亲善之举。 邹友开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著名演员濮存昕与艾滋病人握手拍了一条公益广告,即便是那位艾滋病人头像经过了马赛克处理,也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就连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在艾滋病人头像处理上也没有“实人实现”,如果真的能够找到一位艾滋病人,这位病人敢于站出来,直面人生,直面观众,直面媒体,作一次别具特色的心灵对话,那将对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啊!从更深层次讲,艾滋病人声像直接“曝光”,不光是对艾滋病人战胜疾病,快乐走完人生之路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我们社会的文明和包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决定这么干,首先决定找人。对于邹友开来说,明星大腕如囊中之物,探手可取。但要找到一位艾滋病患者同意直面晚会现场却异乎寻常地艰难。各路“探子”相继回来报告寻找失败,有人劝邹友开就此作罢。但邹总导演却“贼”心不死,决计亲自出马,上演一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压轴好戏。 邹友开亲自到北京电视台求援,因为北京电视台曾经做了一个片子,片子里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在邹友开的印象中,这位艾滋病人通情达理。通过北京电视台牵线搭桥,邹友开终于见到了这位名叫刘子亮的艾滋病患者。 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候真叫人捉摸不透,越是简单的事情越复杂,越是复杂的事情越简单。当邹友开刚刚说完自己的想法,还未许诺高价请刘子亮出场时,刘子亮便爽爽快快地说:“既然需要我出场,那我就出场吧!”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刘子亮不仅同意自己登台亮相,还同意带着他的妻子一起登台亮相,惟一的要求就是妻子不露面部。 从那以后起,刘子亮还真的随叫随到,自始至终出现在排练现场,参与了晚会的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