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页)
传奇故事,还借到宿舍,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一气读罢之后天色已发白。
喜欢啊,尊敬啊,崇拜啊,一些词汇从我脑海中冒出,我能做点什么?
在从事文学创作近三年后,我又一次将目光对准了英雄。
从古至今,英雄多裹戎装。
在部队生活了6年了,我看到的模范不少,印象深刻的众多,但是却没能提起笔为他们写些什么。我这个人太挑剔,英雄在我心中是一个幻想,是一个没有任何错误和失败的形象。
后来有一天,我在云南某地看到了一只警犬。
是一只中国昆明犬,它就躺在我面前的土地上,刚刚死去。身上的有几个洞,正向外冒着血。
一个战士告诉我,刚刚这只警犬为了掩护主人,被歹徒用枪打死了……
这是怎样的一只犬啊?它的身上被子弹穿透了四个洞,汩汩向冒着热血。它的眼睛还是睁开的,眸子虽然暗淡,却露出一股宁死不屈的光;它的嘴巴还是张开的,牙齿依旧洁白锋利,舌头软绵绵耷拉在草地上,鲜红得如同一面降下的旗帜。
旗帜虽降,色彩依然。
犬死了,魂还在。
它的主人,一名武警下士跪在它的身边,将脸贴在它的身体上,像狼一样嚎哭着。那不是人发出的哭声,是用一把匕首穿破心脏发出的撕裂声。
这只犬,牺牲在一次解救人质的行动中。当它和主人悄悄贴近持枪歹徒的时候,主人无意踩到树枝上,发出了微弱的响声。歹徒发现后,举枪射击,犬高高跃起,挡住了四颗罪恶的子弹,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主人的生命。
它就躺在那里,生前不会说一句话,死后也不会说一句话。
它就睡在那里,没有一丝哀愁,只有一点幸福。
它就生在那里,忠诚,责任,正义,勇敢……各种赞美英雄的词汇环绕在它的身上。
可它的名字,却没有像英雄那般流传开去,没有人给它送行,没有报纸媒体宣传,甚至在部队内都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留给它的,只是一面国旗,一枚军功章,还有,它的主人给它带来的烧鸡。
那是它生前最爱吃的食物。
这是怎样的英雄啊?以流血牺牲换回和平安宁,死得其所,快意恩仇,却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和气味;
这是怎样的英雄啊?用短短十余载的生命追寻血色梦想,出生,训练,执行任务,保护主人,为民除害……它们用绿色警营的晨曦染透自己执着的淡黄眼眸;
这是怎样的英雄啊?它不会说话,不会邀功,不会请赏,不会贿赂,不会贪污,不会卑鄙,不会嫉妒,不会抗拒,不会放弃……甚至,在它们漫长的服役期中,不会谈恋爱。你也许不知道,为了防止警犬避免不必要的体力下降和消耗,中国所有的现役警犬都是童身。
没有爱情的英雄是寂寞的,是悲哀的,人如此,犬如是。
它们,是为了战斗而生的英雄!
看着那名下士悲怆地哭泣,我也开始默默流泪。
后来,那下士带着眼泪笑开了花,用嘶哑的嗓音告诉我,
“中尉,别哭啊,它没有死,它的魂永远在。”说完,下士指指自己的胸口说,“它就在我这里!”
“永远在我心里,在祖国的疆土上!”
2006年春天从昆明回来后,我无法控制地敲击电脑键盘,写下一行行英雄的血迹。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写了一本三十万字的小说,这就是现在的《特警犬王》。
我拿着带着油墨清香的书,翻开看。
奇怪了!
我看来看去只有一行字:
“如果我们死了,我们的魂将永远守护祖国的疆土!”
冯骥
2006年秋于北京阜外大街
写在战歌后面的话
最近,《特警犬王》的结局在新浪和铁血网站公开后,不少朋友反映这个结局太残忍,不近人情,而且有些仓促落俗。
其实,我想说的是,《特警犬王》这部小说在两个月之内写完,时间的确有些快,某些细节的处理上不够到位。我曾反复阅读出版后的实体书,也有几个问题想在这里说明一下:第一,小说开头,我有意模糊了夜歌消失的年份。我写的是198X年,“X”可以代表任何数字,比如1987、1988、1989……而那场著名边境战争的结束年份,也是80年代末。夜歌消失时候在4、5岁左右,那么如果夜歌没有死,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