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页)
,今日之齐国,已全无大国的脊梁骨了。
现在的齐国国君是齐王建。齐王建上台的时候年龄太小,由他妈妈君王后掌权。这位君王后,是一位难得的贤明女主,她的外交方针是:对秦国恭谨有礼,对其他诸侯讲信用,维持良好的“国际关系”,致使齐王建上台后40多年里齐国未受兵灾。
她的韬晦战略颇受世人的赞扬,但也埋下了危险的伏笔,在列强兼并中独善其身,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秦国实行远交近攻战略,“远”只是放在最后去解决。齐国本应该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变革自强,利用这段缓冲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令秦国莫可奈何的堡垒。
但是,齐国保守的国策,决定了它在秦国的威胁面前无所作为,但求苟安。
君王后去世之后,齐王建毫无主见。秦国则派了大批卧底进入齐国,用重金收买了几乎全部的齐国大臣,使齐国的朝廷变成了秦国的一个“支部”。齐国的丞相后胜,则是卧底集团的总头儿。
被卧底操纵的结果就是:齐国不修战备,不助五国。当五国纷纷翻船的时候,齐王建不考虑自己的船是否也会翻——这种冷酷的现实问题,一想就头疼,不想,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吧?
于是,他治下的齐国,就成了腐败的安乐窝。
随着五国的崩溃,各国的贵族纷纷东逃,来到齐国躲避,这就更增加了齐国上下醉生梦死的气氛。
当时的齐国首都临淄,最繁华的地方是游乐场,大家斗鸡、赛狗、赌博、踢球……玩得不亦乐乎。当时最吃香的行当是“三陪”,最受人崇敬的是“蜘蛛侠”式的高级窃贼。
这样的腐败之邦,不是一踹就倒吗?难怪嬴政把它视为顺手牵羊的事。
当王贲率大军南下之后,原先灭魏国的一支秦军也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秦军的战车就要铺天盖地而来了,齐国朝中竟然掀起了一场大辩论:究竟应该“抗秦”还是“朝秦”?
由于卧底集团的撺掇,齐王建决定,还是去朝见秦王。服一下软,也许能换来苟安。
这一去,难道还能够回来?君王糊涂,却有小官不糊涂,当齐王车驾通过临淄的雍门时,一个掌管城门治安的小官拦住了车子,问齐王:“立您为君王,是为社稷呢,还是为您自己?”
第二十六章王氏父子横扫天下(4)
齐王建说:“当然是为社稷。”
雍门司马又问:“既然是为社稷立王,那么您为何离弃社稷而入秦?”
这问题既简单又深刻,齐王建品出了其中的道理,恍然大悟,便下令车队返回,不去秦国了。
下一步怎么办呢?齐王建与丞相后胜商量了半天,拿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发兵守西部边境,断绝与秦国的外交关系。
这还能有什么用?一个国家,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不居安思危,不用心经营周边的战略缓冲带,那么大敌当前时,除了投降还能怎样?
这时仍有即墨大夫不甘心,向齐王建提出建议说:“我们齐国地方数千里,带甲数百万,不能就这么完了。现在三晋的大夫、楚国的大夫不愿意降秦,都跑到我们这儿来了。给他们百万之师,则三晋故地可以收归齐国,楚国故地也可以收归,那齐国不就很威风了,秦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大王您不南面而称帝,反而西面去事秦,这是啥意思?”
这位即墨大夫,显然是苏秦、张仪的学徒,把个抗秦的事说得太轻松。不过也不是全无道理,利用列国贵族的复仇情绪做文章,是抗秦的一个好主意。只是当时齐国的体制,已完全丧失了这种动员能力,它只能继续腐败下去。
当南下的秦军与驻历下的秦军会合后,就直扑齐国首都临淄(今属山东淄博)。由于齐国朝中卧底集团多年的影响,临淄城根本就没设防。秦军兵不血刃,“猝入临淄”,和平接管了这个东方第一城。
不过此时齐国还不算亡。临淄虽陷落,但齐国的广大领土尚未全部丧失,齐王建出奔在外,如果抵抗,秦军还是要费一番力气的。秦国摸透了齐国的国情,派出使者,以500里封邑诱降齐王建。
不死,不囚,还有封邑——这诱惑对齐王建相当有效,于是他选择了投降。可是,齐国一灭,这场交易的仲裁者又在哪儿呢?秦国抓住齐王建后,立马赖账,把他迁徙至共地(今河南辉县),囚禁在一片松柏林中,活活把他给饿毙了。
灭齐灭得如此之轻松,在六国中绝无仅有,可见“银弹政策”之威力,不下于金戈铁马。
六国既亡,春秋战国这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